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部分,大唐盜帥,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杜如晦也以回來,杜荷問起了吐蕃一事。
杜如晦點頭讚道:“我兒說的不錯!這松贊干布,確實不簡單!拿得起,放得下,文采也相當的出眾。他親筆寫了一封長達千字的悔過書,表示悔改,希望能夠與大唐友好相處。”
“你們不會同意了吧!”杜荷一臉古怪!
杜如晦愕然道:“不同意又如何?我大唐的重心一直在西域,開拓絲綢之路,以減輕百姓負擔之餘,強我大唐國力。吐蕃貧瘠,根本不是我大唐重心所在之處。日後只需扶持象雄國,以防吐蕃做大,南方事情自然無憂。”
杜荷有股想跳河的衝動:“怎麼這麼迂腐,這戰敗國要求和,不割地不賠款,這算什麼事兒!不行,爹,你等著,我這就入宮,面見李叔叔去!”
第十章 割地賠款(上)(第一更,求票)
出了國公府,杜荷直奔皇宮而去。
得報李世民正在皇宮宴請已經到達長安的他國使團,脫不開身,讓他到書房等候。
杜荷在書房裡閒著無聊,打算找本書來消磨時間,在書架上看到了本《吳子兵法》。
《吳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乃戰國初期名將吳起所著,是一部與《孫子兵法》齊名的軍事著作。只可惜絕大部分都以失傳,唯有諸多殘篇遺留下來。
杜如晦的書房中也有《吳子兵法》,只是僅有其中六篇而已,不過僅僅這六篇足以讓杜荷受益匪淺,不知李世民這裡的《吳子兵法》共有幾篇。
杜荷展開書頁正文,只見標題四周的空白處赫然寫著無數密密麻麻的小字,定神一看,認出這是李世民的手跡,大為好奇,於是仔細閱覽,原來這竟是他為《吳子兵法》寫的註解。
粗略的一翻,這部《吳子兵法》依然只有六篇,僅僅千餘字,但李世民卻寫了近乎上萬字的註解。
而且每註解一段,都會引用歷史上的經典戰役,以及用兵例項。上至秦漢時期的鉅鹿之戰、彭城之戰、垓下之圍以及隋唐時期的滅劉武周之戰、虎牢之戰等等戰例都一一記錄。
古人總喜歡把文章寫的玄奧無比,晦澀難懂不說,又沒有標點,而且都是乾枯的大道理。若非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能否讀通都是一個問題。
但經過李世民這一註解,這部兵書卻立刻變得深入簡出了起來,比原版更加生動,易懂。
見李世民一時半刻來不了,他索性就地把筆錄對照著原文細讀,每讀一篇,就愈加對李世民感到欽佩,暗歎:李叔叔在文治上的成就幾乎讓自己忘記了他也是一位響噹噹的軍事家,論軍事水準李績大叔也未必比得上。
尤其是讀到《治兵》這一篇時,更是讓他驚歎出聲來:“李叔叔不愧是千古一帝,在文治、武功上的感想,果然非常人所及。”
“咳,咳!”在上首突然傳來了一陣乾咳。
杜荷暗驚,忙抬頭望去,卻見李世民不知何事已經坐在大殿上了。他臉色有些紅紅的,有些害羞,也有些高興,也許是因為喝多了酒,但更大的可能還是自己無意中的那一句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是後世人評價的,在唐朝自然沒有。
第一次被人如此稱呼,李世民竟有些不好意思了起來。
杜荷心底暗笑,問道:“李叔叔,什麼時候來的?”
“剛剛不久,見你看的入神,也沒有打擾!”李世民端正了姿態,問道:“你剛才看的是《吳子》中的治兵篇?”
杜荷笑著點頭:“吳起用兵重治,一字一句,可謂字字珠璣!李叔叔在註解中將其中的道理,與治理國家練習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李世民道:“吳起本就是卓越的軍事治世齊備的了得人物,兵法中本就暗藏治世道理,只是常人不察覺而已。朕如你這般大時,喜歡霍去病,欣賞他那種掃蕩八方的氣勢,二十歲時,改為韓信,認識到用兵重謀,登基以後,朕更為看重吳起,重治。霍去病之強,領秀一時;韓信之強,縱橫一生;吳起之強,卻能稱雄幾世。”
杜荷心領神會,這是思想境界的提升,霍去病作風強硬,打的匈奴聞風喪膽,但終究只是一時勝負;韓信重謀,每戰幾乎皆有奇謀,往往以最小的勝利取得最大的戰果,為劉邦打下了一個偌大的基業,而吳起重治,即在治兵也在治國,治兵兵強,治國國盛,只有兵強國盛才能真正的橫行於世,才能打造一個偌大的帝國,稱雄百年。
“吳起既反對持眾好戰;也反對重修德;而廢弛武備。他認為只有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才能使國家強盛。這一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