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部分,大唐盜帥,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時也給大唐帶來了無比豐厚的商業稅收。
故而大唐一直以來也相當重視西域的管制,以免壞了這一條有黃金鋪成的商業路線。
而今李世民如典心事重重,想必最近這段時間發生了異常的變故,絲綢之路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直接影響到了大唐的經濟繁榮。
李世民此刻來找自己商議,也必是因為在朝堂上沒有商議出有效的結果辦法來吧!
他搖頭苦笑,李世民這也太看得起自己了,滿朝文武房玄齡、杜如晦、長孫有忌、魏徵、侯君集、李績這一個個的了得人物都沒
“這事發生在國外,確實不太好處理。我大唐一不能出兵剿滅,二不知實際情況。唯一能做的只有以岳父大人天可汗的名義,號令樓蘭、車師、高昌、焉者、龜茲、阿克蘇等西域各國同時出力圍剿馬賊思前想後,杜荷只能想到這一個死辦法,但這辦法以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這些人的才智又豈會想不出來?
果然,李世民並沒有露出任何意外的神色,這唯一的辦法,早就讓朝中文武提出來了。
杜荷咬了咬牙提議道:“岳父大人,小婿有一句話不知當不當說!”
“說吧!這裡只有你我嶽婿二人,有什麼不好說的!”李世民做洗耳恭聽狀,讓他但說無妨。
杜荷道:小婿認為我大唐對於絲綢之路的太過於依賴的同時,對於西域的掌控太弱。天可汗表面上可以號令各族,但畢竟只是一個稱呼,不是他們真正的可汗。他們懼怕大唐,也許會聽從岳父大人的號令,但到底是陽奉陰違,還是什麼,誰也不清楚小婿覺得應該加強對於西域的掌控。”
在唐朝呆了一年有餘,對於李世民的一些國策,杜荷也有一定的瞭解。說李世民愛民如子,這一點也不假。因為在唐朝各類稅率是很低的,物品的價格也很便宜,一石米不過三四錢,除非出現天災**,不然幾乎不會存有饑荒的現象。
這稅率底下,國家的收入自然不高,杯水車薪。所以唐朝主要的財政來源就在於絲綢之路上,謀取的是國外的暴利。也是因為如此,大唐對於西域相當的重視,也格外的依賴。一但絲綢之路發生異常,將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經濟。
這不,絲綢之路上出現了蟊賊,李世民這位大唐皇帝就有些寢食難安了。
李世民雙眼閃過利芒,杜荷這話等於是勸說他對於西域用兵了。
“西域之事就如一趟渾水,冒然摻和進去未必是件好事情啊”。他不是沒有想過對西域用兵,只是心中存有顧及。
杜荷明白李世民的估計,西域的形勢可以用“牽一髮而動全身”來形容,若是兩個小國互掐,西域各國均不予理會,但大唐卻是不同。歸根究底,關鍵在於大唐太過強大,強大的讓人莫敢仰視。
因為如此大唐才能夠威懾四方,也因為如此人人都在懼怕著大唐,恐懼著大唐。一但大唐露出攻取西域的想法,意圖。那西域的數十個國家必然人人自危,以至於逼迫著他們聯合起來同時對抗大唐。
論一家實力,大唐卻是不懼,但整個西域聯合起來就不可小視了。與此同時南詔、吐蕃這些周邊國家未必不會趁機而動。
所以說這實力過於強大,有些時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心中顧及,只在於此,大唐的實力可以戰,但不能貿然戰。否則的話就會如二戰時期的希特勒一樣,受到各國各大勢力的群起圍攻,大唐亦將難以恢復和平了。
大唐百姓剛剛經過隋末大亂,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連番發動戰爭對於大唐,對於百姓來說都是致命的危害。
想象一下漢武帝就知道了,漢武帝擁有文景之治留下來的鉅額資產,但最後都因打匈奴而打的海內虛耗,人口減半,大唐此刻遠遠不具有漢武帝那樣的家底,不可能發動他那樣的大戰。
杜荷陰陰的笑道:“岳父大人,這一點,您也太過正直了。在我們華夏有一句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有些事情,即便是假的,但只要有人信,他就可以成為真的。只要岳父大人派密探潛入西域散佈謠言,說高昌附近的馬賊其實就是高昌國的軍隊,是高昌王豹文泰監守自盜,喬裝馬賊打劫商旅。人都這樣,三人成虎事多有,只要有人說就會有人信。到時候岳父大人可以堂而皇之的質問鞠文泰,讓鞠文泰給一個合理的解釋!此事是我等胡亂捏造,他根本解釋不了。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面對我大唐正義之師的討伐,另一條,全力輯拿馬賊,以證明自己的清白。以高昌國一國的國力,應不至於對付不了區區馬賊。所以無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