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7部分,大唐盜帥,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蘭亭集序》卻是其中最好的一副。若書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不能讓年僅二十的杜荷心服口服,怎配書聖之名?其實……我此來長安,便是為杜荷而來。”RA!~!

..

第十八章 熟悉的身影

第十八章 熟悉的身影

“《蘭亭集序》果真不凡!”

李世民雙手輕拿書卷兩端,目光落在書卷上,眼珠子眨也不眨一下,生怕一眨眼手中的寶貝就會消失一樣。

杜荷、李恪相視苦笑。

自從他們將《蘭亭集序》呈獻上去之後,李世民就跟東郭先生救的那隻狼一樣,沒心沒肺的將他們晾在了一旁,獨自欣賞著這幅奇珍異寶。雙目放著光,口中低語著景仰的話。

能讓一個皇帝如此敬仰,王羲之是不虛此生了。

好半響,李世民才戀戀不捨的移開目光,感慨道:“王右軍實在無愧書聖之名,朕自詡精於書法,然與他相比卻是天地之別,十倍於朕。《蘭亭集序》真可謂古今無雙……”

直到這時,他才想起杜荷、李恪這兩位功臣,瞟了兩人一眼,讚許道:“你們乾的不錯,先退下吧,三天,只有三天,朕要好好把握這三天才行。”他說著,當即不在理會兩人,將《蘭亭集序》平攤在桌上,拿起毛筆,映照著寫法、筆法,臨摹而起。

杜荷與李恪再次苦笑,告辭離去了。

杜荷與李恪並肩走在出宮的路上。

李恪依舊如常的與杜荷聊天。

杜荷因對李恪的態度有了些許改變,也不再如原來一樣,敷衍了事,而是如常人一般相互交談。

來到皇宮門口,杜荷正與李恪談著江南開發的事情。李恪是吳王,封地也在江南境內。雖說唐朝的王爺不怎麼管事,但王爺畢竟是王爺,吳地屬他最大。有許多的情況都是要跟他知會一聲的。

杜荷比較關心吳地的情況,而李恪亦非是李佑那種二世祖,對於封地不聞不問。反之,他對於江南一切知之甚詳,比之杜荷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人在此事上興趣相投,談的極為融洽。

李恪道:“要想真的開發長江以南的,恪認為還需重挖永濟渠,唯永濟渠暢通無阻,江南才會真的受益匪淺。”

永濟渠屬於隋朝運河的一段,是溝通黃河與海河流域的航運水道,全長一千九百多里,在運河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中間一段就如一粒老鼠屎,害了一鍋湯。

濟渠南引沁水通黃河,北通涿郡,是一道貫穿南北的水道,非常重要。楊廣這個二貨看明白了這一點,親自設計挖掘的方式。這人有專攻,楊廣在別的地方可圈可點,但在這種事情上就是十足的二百五,胡亂指揮一通,天曉得浪費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在永濟渠中央一段,最為關鍵之處,特別難挖。楊廣發揮了他異想天開的思維,動工數十萬,強行挖掘。

當時他在挖的時候,就有專家告訴他,他這種挖法會壞了河渠的根基,致使淤泥沉澱,堵塞河道。

楊廣對此說法不屑一顧,覺得自己是天子,絕對不會錯的,固執己見。

於是乎,動用數十萬百姓,耗人力無數的永濟渠,沒用十年就已經開始堵塞,在貞觀時期,李世民曾打算利用永濟渠運糧,結果因河道堵塞,船隊塞在途中,進退不得,糧官因此險些人頭不保,到如今永濟渠這條至關重要的運河航道幾乎是廢了。

杜荷點頭道:“吳王殿下頗有見地,這永濟渠一開,大運河才能發揮效用,利於南北。只是隋亡於運河,而我大唐人力物力財力遠遠比不上楊廣時期,重新挖掘,對於對於民生影響過大。此事急不來的,一急反而誤事。其實修運河,楊廣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他急功近利,驕傲自大,不聽人言。如今在沒有絕對的經濟實力支援的情況之下,重修運河之事,不能說亦不可說。”

運河的重要杜荷焉能不知,只是這種大工程對於國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李世民可沒有楊廣那麼幸福,是一個富的流油的二世祖,一繼位就坐擁萬里大國,內憂外患全無,錢糧米穀多得生鏽長蟲,名臣良將一籮筐。

李恪長嘆道:“這一點恪又何嘗不知,只是眼瞧著一個富強的機會,卻只能望眼欲穿,實在不甘。”

杜荷笑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江南的開發也不是一天兩天的時候,慢慢來,終有這麼一天江南會成為大唐寶地,堪比關中的存在。”

兩人邊說邊聊,不知不覺已到宮門口。

這時一對訓練的兵卒恰好由宮門入內,杜荷與李恪並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奪愛,總裁壞到剛剛好

妖千千

寂寞吸血姬

南方網

女beta的星際悠閒生活

哈密瓜的夏天

王者歸都

趙成風夏冰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