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部分,大唐盜帥,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尚書省的左右僕射,大唐的左右相,改革的事情,自當以統率六部的他們為主。不過,李世民卻刻意避開了他們,直接找上了杜荷。
李世民這麼做的用意是顯而易見的,他要向滿朝文武證明自己的眼光不差,自已提拔的人是完全有能力獨當一面的,不論是大致方略,還是細節方針,完全有實力有能力加入尚書省。
當然也少不了杜荷以往的表現,從最開始的馬球,接著勇者角逐,直至大閱兵。只要是杜荷提出的計劃,他在細節佈局上都 有讓人眼中一亮的特色,這種特色是他人難以想象的,高明之至。
這一次杜荷又提出江南的開發,並且已經給出了開發海上絲綢之路與兩季水稻的兩大政策方針,讓人驚歎,細節上應該還有讓人眼睛一亮的舉措。
故而果斷的將這個權力交給了杜荷。
此舉有些越俎代皰,但李世民對於麾下的能臣幹吏的品行了若指掌。
房玄齡智慧高超、功勳卓越、地位顯赫,但他才偉,善用偉才;嘉謀,敏行慎吉;貴尊,自甘卑下;權重,常行讓賢,是一個肚子裡能撐大象的宰相,不會介意;杜如晦論氣度不及房玄齡,卻也不會嫉賢,更何況杜荷還是他的愛子。
正因知兩位賢相的性格,李世民才會無所顧忌的讓杜荷越俎代庖了一回。
杜荷明白李世民的用心,更知道此次開發江南的意義,只覺得肩上押著大唐的未來,有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有的人面對巨大的壓力,會承受不住,選擇逃避,有的人正好相反,壓力越大,發揮出來的實力水準會更強,越戰越勇。杜荷正是屬於後者,他有上千年的發展經驗,有著一身聰明才智,身後還有一個當宰相的老爹支援,將這些力量全部發揮出來,再大的壓力也是小菜一碟,不值得一提。
不斷的總結前人與後人的經驗,根據江南未來的發展趨勢反覆研究,擬定細節方針。
貞觀十三年,二月二十五號!
這一天正是杜荷決定上交開發江南詳細計劃書的日子。
這雞方打鳴,杜荷便在長樂的伺候下,早早的起床,享用了由大唐嫡長公主親自做的愛心早餐後,接過了由長樂送上來的厚厚的一本奏章。
奏章奇厚,高度堪比一個足球,紙張摺疊在一起,拉伸起來可達十五米的長度。
這就是杜荷花了二十多天整理出來的開發江南的細節關鍵,雖然沒有細數,但已然不下萬餘字了。
“夫君,加油!”作為妻子,長樂很清楚的知道,杜荷在開發江南上花了多少心思。
杜荷自信一笑道:“放心,你相公我,從來不知壓力、緊張是什麼東西!”將奏章收好,邁著堅毅的步伐,走出了府邸。
大唐最輝煌的未來,將由他來掌控。
在唐朝關於奏章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國家大事,需要君臣面對面商議的,另一種是無可避免的小事瑣事,這類瑣事一般由宰相房玄齡、杜如晦處理,在奏章下方寫上處理方法,或者建議,再轉交給李世民來決策。
前者必須在朝堂上解決,後者由是下朝後的任務。
開發江南是關係大唐未來走向的大事,自然在朝堂上解決。
有奏章的官員先將奏章交給太監總管,再由太監總管負責將收到的奏章擺放在李世民的御桌上,臨時翻閱,臨時處理,這是唐朝的流程制度,並非電視裡看的那樣,一句有事上奏,無事退朝的過場,當然即便不寫奏章,在朝堂上當面提出來,也是可以的,只是上表奏章的方式,莊重一些,也更能表明意思。
來到皇宮,杜荷根據流程,將奏章交給了專門負責受理奏章的太監總管。
太監總管訝然的看著奏章的厚度,笑道:“老朽收受奏章已有十年矣,小杜大人的這份奏章是最厚的。”
杜荷隨即一笑,道:“不僅是最厚的,份量也是最足的。”
朝會開始!
先商議了一會兒其他的事情,李世民當眾拿出了杜荷的奏章,看了一眼落款,帶著兩分笑容,認真的閱覽。
上萬字的奏章,李世民看了好一會兒,方才離手,眼中是驚喜不斷,對眾人道:“就在先前,朕閱覽了小杜愛卿的奏章,奏章裡將開發江南的幾個步驟,詳細的規劃了出來。諸位愛卿一同商議商議,看看是否可以!”
此言一出,群臣始知先前那份篇幅奇大的奏章,出至杜荷的手筆,皆對之報以了極大的興趣。
李世民並沒有將奏章傳開,而是握在手中,看著內容一條條指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