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部分,大唐盜帥,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帶著他來到了皇宮,太極宮的雄偉,那氣吞天下的建築群體,再度給趙回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杜荷領著趙回進了皇宮。
李世民在承慶殿等候他們,趙回未得宣傳,暫時不能入殿,只有杜荷一人先行入殿。
杜荷將江南的近況向李世民一一表明,並且將原來的江南與現在的江南做了一個對比,江南的發展迅速,已經是一目瞭然了。
李世民手中翻閱著杜荷所記下的江南見聞,耳中聽著介紹,笑道:“這劉仁軌的成績竟能出乎朕的意料,此人加以鍛鍊,必將是可造之才!”
“還有廣州刺史!”杜荷在蘇州待了一陣,也下了廣州,對於李世民的識人用人,由衷的敬服,劉仁軌自不用說,那廣州刺史叫俞文昊,並非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但卻有非凡的才華,廣州在他的治理下也是欣欣向榮,或許比不上劉仁軌,但也是難得的賢臣,“俞文昊也是一位難得的治世人才,廣州的變化也是極大,地方百姓都說俞文昊是一位賢德的好官!”
李世民臉上也浮起了一抹微笑道:“這俞文昊是十年科舉的榜眼,也許是因為出生窮苦,深知百姓疾苦,從政以來,處處以仁為本,以百姓至上。年前荊王元景外出狩獵時馬匹失控衝入田中踐踏了百姓的莊稼。這俞文昊當時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太守,但卻為此找上了荊王要他賠償。荊王好面子不從,他直接一狀將荊王告到朕的面前,言辭激烈。還在信中威脅朕說若朕不給百姓一個說法,他便辭官不幹,說不願為朕這枉法徇私的皇帝效力。朕當時還真有些氣憤,但隨即一想就覺得此人這顆不畏強權,關心百姓、在乎百姓的心太難得了。也就注意到了他,不住提拔。短短十年間,他已經成長為我大唐的有用之才。”
杜荷聽及緣由,也隱隱為之動容,想不到這之間還是這一番故事,俞文昊能夠不畏強權的為民出頭,值得讚歎,但李世民這識人用人,海納百川的胸懷,更值得敬仰。做皇帝如此,實在了不起。
杜荷也提起了趙回,跟他說了大唐遠航軍可以出海的訊息。
李世民聞言大喜,立刻接見了趙回,與之做了一番交談,認可了他的才華,亦然決定即日展開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
杜荷提議道:“岳父大人,小婿覺得還應該派遣一支外交隊跟隨他們一同航行,將效率做到最大。”
李世民點頭同意道:“朕也有此心,自從賢婿提議組建外交部以來,朕也很關心此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篩選,已經出現了許多能言善辯的人才。他們足可當此重任,這樣吧,朕便派行衛尉寺丞李義為正使、王玄策為副使,隨船隊出使海外。”
王玄策!?
杜荷眼睛一瞪,震驚了!
牛人啊!
初唐歷史上的牛人不少,比如說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的薛仁貴,百騎破萬軍的席君買,再就是號稱史上最牛的外交家王玄策的一人一嘴滅一國了。
記得是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三十人出使西域,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印度。二是拜會吐蕃王松贊干布,睦鄰友好。三是看看文成公主。但當時沒有衛星,訊息並不靈通。天竺的阿三們發動了內亂,纂位的新王阿羅順那聽說大唐使節入境,不知天高地厚的派了兩千人馬半路伏擊,除王玄策、蔣師仁外從騎皆遇難,兩人被擒扣押。但其後王玄策、蔣師仁趁機逃了出來,指天發誓要滅絕天竺,以雪大唐使者被殺之恥!
於是這位仁兄渡過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到了尼泊爾,也不知他用了什麼手段,但從尼泊爾王的手中借了七千騎兵,然後以特使的身份檄召臨近處各大唐藩屬國相助,吐蕃的松贊干布也派出了一千兩百名精銳的騎兵相助。
王玄策短時間內就聚集了近萬兵馬,自命為總管,揮軍直撲天竺。在茶博和羅城外,他用“火牛陣”一仗擊潰印度數永珍軍,月餘後破茶博和羅城,一路追殺阿羅順那。從北到南殺印度兵數萬,俘虜數萬,憑藉借來的幾千雜牌軍就平定了天竺,逼得天竺尸鳩摩嚇得魂飛魄散,忙送牛馬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干,向唐師謝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國。
一個非軍事專業出身的使節,一個在國外毫無根基的外交官,憑著一張嘴,居然能夠完成這樣的壯舉。實在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蹟。
杜荷每次讀這段歷史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對於這位仁兄,報以極高的敬意,此刻聽到他的大名,也為之動容。
李世民驚訝的看著杜荷。
杜荷笑道:“其實小婿覺得讓王玄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