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宋代十八朝豔史演義,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座上原經有國士,階前忽又來謀臣。
要知來的那人是誰,究竟有何事故,下回分解。
第四回 虎鬥龍爭掃平江北 稱臣納土收復淮南
衛士飛步出去,把那人請了進來。趙匡胤一見,竟是個少時相識,舊雨重逢,不覺喜出望外。你道那人姓甚名誰,原來姓趙,名普,字則平。他祖籍幽薊,因避亂移住在洛陽,所以匡胤與他認得。他起先是做永興節度使劉詞的幕僚,劉詞死的時候,就遺表把他薦於世宗,說他有才可用。現在又得範質加章薦舉,世宗就詔用他為滁州軍事判官。他奉了聖命,不敢遲慢,就即日來到滁州,齊巧與匡胤遇合了。趙匡胤當下與趙普敘過禮,彼此坐下,談論起來。
趙普本來就很有才識的,近來又加了一番閱歷,見解便愈益超卓了。匡胤聽著,不由得心下大悅,刮目相待。也是趙普合當要顯出才幹。那時匡胤令部下大舉清鄉,適捕到一百多個盜匪,照律論罪,盡在處死刑之列。趙普便進言道:“這些盜匪,應該先鞫訊,然後斬決。如果不審問明白就一起將他殺了,倘若裡面有些是良民被誣指為盜的,豈不是草菅人命嗎?”趙匡胤笑道:“你正所謂書生之見了!須知此地的人民原盡屬俘虜,我一律未曾加罪於他們,總算是格外開恩了。而今這班人竟膽敢復行去做盜匪,要是不把他們立正典刑,將何以儆眾呢?”趙普道:“明公素懷大志,以統一中原為己任,奈何自分畛域,遺棄斯民呢?南唐固是敵國,應施討伐,而此地人民,卻不外是中原全體人民之一部,明公來克復茲土,正是弔民而伐罪,怎好把百姓亦看作俘虜呢?自來王道不外行仁,還請明公三思!”趙匡胤聽了趙普這一席話,真是大啟聖聰,頓開茅塞,便道:“這麼說,就煩你去審訊一番,再行定罪便了。”
趙普領了言語,即去一一鞫訊,竟有十之七八是良民;遂將審訊所得稟覆匡胤,然後把該殺的拿出市曹正法,把該放的一齊放了。只這一樁事,就把滁州百姓樂得歡聲載道,謳頌匡胤明德。由此,趙匡胤更信服趙普的才情和見地,每有疑議,盡行取決於趙普;趙普也感激匡胤的知愛,格外效忠,凡是他曉得的、見得到的事情,沒有不盡言的。趙匡胤得著趙普料理諸事,一無積壓;自己又勇冠三軍,威名便更加大了。忽一日,趙弘殷亦領兵來到滁州,到時已經半夜了,城門早關閉著,弘殷便命兵士在城下傳呼開城。趙匡胤登城對弘殷道:“父子雖系至親,城門乃屬王事,未到開啟的時候,兒不敢接奉父命而擅開王城。”趙弘殷沒奈何,只得在城外扎駐一夜。到次日晨刻,趙匡胤才開了城把父親迎接進去。人民曉得這回事,愈謳頌匡胤奉公無私。
這時韓令坤亦奉著世宗的命令,領兵克復了揚州,進攻泰州一帶;惟有壽州卻因劉仁瞻守備異常堅固,久攻不下。但是周軍威聲實已大為南唐君臣所震懾,李璟便遣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鍾謨、工部侍郎文理、大學士李德明,奉表稱臣請和,獻御服茶藥及金器千兩、銀器五百兩、繒錦二千匹、犒軍牛五百頭、酒二千斛,一竟來到壽州城下,請朝見世宗。世宗曉得鍾謨、李德明是兩個辯口之士,便把軍兵排得嚴嚴整整,然後召見他們。世宗不等他們開口說辭,便道:“爾主自稱是唐室的苗裔,就應該曉得禮義,比別的國度要不同些!怎麼與朕只隔著一條河,從沒有派一個使者來修修好?反倒渡了海去結聯契丹,丟開自己人不服從,要去服從外國人,這禮義在哪裡?爾現在想來說我罷兵嗎?我卻不是六國那起蠢皇帝,豈是你們藉著口舌所能移動我的心志的!你們回去告訴爾主,趕快來見朕,再拜謝過,便沒有事了。不然,朕想來看一看金陵的城池,借用你們的府庫來犒勞我的軍隊!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君臣不後悔麼?”幾句話嚇得鍾謨、李德明戰慄不敢說話了,便回去把話奏知李璟。於是李璟又命李德明、孫晟來見世宗,自請削去帝號,割讓壽、濠、泗、楚、光、海六州的土地,仍歲輸金帛百萬,請求罷兵。世宗見得淮南之地大半已歸掌握,各將帥又日逐告捷,想盡得江北之地,不答應他的要求。李德明回去,盛稱世宗威德及軍兵之強壯,勸李璟再割讓江北之地,李璟聽了不歡喜。宋齊丘、陳覺、李徵古又在李璟面前說德明是賣國求榮。李璟大怒,便把德明殺了。命諸道兵馬元帥齊王李璟達將兵拒周;又命陳覺為監軍使,邊鎬為應援都軍使。李景達挑選精銳六萬人,即日向江北進發,直趨揚州。
韓令坤聞聽唐兵大至,深恐寡不敵眾,飛章求援。世宗便遣張永德往救,命趙匡胤屯六合作聲援。趙匡胤接到命令,便留趙普留守滁州,率領輕騎二千,星夜馳抵六合。忽聽報韓令坤已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