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部分,宋代十八朝豔史演義,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否,下回分解。
第五十二回 揮涕淚王后陳詞 隱姓名安民刻石
徽宗心下好生為難,尋思道:“這事怎麼處呢?復行把元祐皇后廢了嗎?元祐皇后自從復位以來,只是謙謙讓讓,皇后每每稱道她賢德;朕瞧著亦實在無甚虧缺。而今拿什麼罪名廢她呢?不廢嗎?據蔡京等的奏議,朕又不免蒙掠流俗之虛美的譏評,且得罪先帝。”躊躇半日,不知怎樣是好。遂把蔡京等的奏疏攏在衣袖裡,走人宮中,只見王后正在伸紙揮毫,筆飛墨舞,好不自得;宮娥們或搴著紙,或捧著硯,或圍著觀看:臉上都流露著很羨慕而高興的顏色。這王后系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兒,德才色三樣,沒有一樣不周全。在元符二年于歸王邸,曾封為順國夫人;徽宗即位,冊為皇后;事上御下很有禮數,不但宮人懷恩,即徽宗亦極其敬愛。她在中宮,從不多言亂語,說一句關係政事的話,只是披經讀史,在書堆裡尋她的樂趣;尤其好寫字,學王右軍的蘭亭序,筆法神理,就似王右軍親筆一般。徽宗嘗嘆道:“卿書若傳,右軍不得專美於前了!”中宮的宮娥們從她學習,大都頗能神似。徽宗又嘆道:“從前鄭康成有詩婢,而今卿卻有書婢了。鄭康成的詩婢,不過記了什麼‘胡為乎泥中,薄言往訴,逢彼之怒’幾句呆詩,實在不足為奇。卿的書婢,乃各能就她們的學力,運她們的靈腕,或真或草,或隸或篆,任筆揮灑,表顯她們的真實本領,這真不易得啦!”元祐皇后自瑤華宮迎還禁中後,王后見她也是歡喜寫字的,兩朝皇后,遂因有同好的緣故,互相愛敬,引為閨中知己。徽宗因得元祐皇后乃是哲宗皇帝元后,也格外敬禮。所以徽宗每當王后談到元祐皇后賢德處,總是回答道:“元祐皇后實在是可敬的。”
話休煩絮。當時王后見徽宗進來,連忙擲筆禮接。徽宗笑道:“卿莫多禮,自去揮灑吧!”王后—笑,復身又去寫字。
徽宗便在一旁坐下,滿面堆著愁容,一言不發,悶坐在那裡。
王后一抬眼覷著,忙又擲筆奏問道:“陛下今日為何這等不樂呢?莫非有甚難問題擱在心上嗎?”徽宗道:“正是。”說著不禁嘆了聲氣。王后走到徽宗的座側坐了,又奏問道:“是什麼事這等勞聖慮呢?”微宗道:“難說得很。”從袖裡取出蔡京等的奏疏,遞給王后道:“卿自己看吧。”王后接著看,奏道:“臣妾對於國家政事,向來不肯說話的,而今這事乃是宮闈的事件,臣妾願淆貢獻一點意見。元祐皇后當日被廢,乃是由於章惇等構陷所致,不是真個有甚應得之罪,所以哲宗皇帝降詔之後,也自追悔,只緣制命已出,錯已鑄成,不好出爾反爾,才擱置未議。哲宗皇帝在廢元祐皇后後,三年間絕口不提冊立繼後,就可想對這事是深深抱憾的了。元符皇后要不是因後來誕生皇子,恐怕終先朝之世,只是處在嬪妃之列咧。陛下恢復元祐皇后的後號,迎回禁中居住,正所以消除哲宗皇帝的遺憾,彌縫光朝的失德,乃是一樁美舉,有什麼可議論的地方?
大臣們不在國家要政上極意講求,多所建白,而徒在此等宮鬧事件上妄生枝訂,議論不已,是什麼居心呢?“徽宗嘆道:”可不是嗎?他們偏偏要在此等事件上置議論。“王后進奏道:”陛下有權力裁製他們呀!“徽宗道:”天下後世不議朕愎諫麼?卿看了奏疏的,說得那麼義正辭嚴,哪裡有朕批駁的空隙呢?“王后復奏問道:”然則陛下將怎樣處置這事呢?“徽宗遲滯了好一會兒,才道:”朕只有勉強從諫了。“王后聽了,潸然落淚,低下頭不說話,隨手把那奏疏遞迴徽宗。徽宗也不禁悽然,謂王后道:”這是朕無可奈何的事,卿何必傷心呢?
朕雖然依照大臣的奏議,把元祐皇后廢出,但朕心裡明白她的為人,格外加恩優待她就是。“王后點了點頭。徽宗也不再提了。到次日,徽宗揮淚降下詔旨,廢除元祐皇后名號,再遣出居瑤華宮。元祐皇后奉詔,笑謂左右道:”我又離開是非地了。“既至瑤華宮,忽見中使導領宮女三十六人,盡作道裝,前來侍候,且傳旨意道:”皇上迫於眾議,沒奈何再遣皇后至此,請暫住些時,仍當迎還禁中的。“孟氏再拜答道:”敬謝皇上殊恩!“中使遂回宮覆命而去。於是蔡京更議元符末建議復後諸人罪狀。徽宗遂又降詔,降韓忠彥、曾布官,迫貶李清臣為雷州司戶參軍,黃履為祁州團練副使,安置翰林學士曾肇、御史中丞豐稷、諫官陳瓘、龔夬等十七人於遠州。不久,又竄孫浩於涪州。乃追冊元符皇后所生皇子茂為太子,諡做獻愍;並尊元符皇后為皇太后,奉居崇恩宮。蔡京至是,權位益高固,蔡卞亦擢知樞密院事了。兄弟同握大權,黜陟予奪,任所欲為,幾不把座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