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2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仍然沒有對巴軍寄予太高的期望,與巴軍總參謀長通話後,他立即聯絡了66軍軍長蹇柄彪少將,要求66軍務必在2日夜間到達斯利那加。考慮到實際情況,即66軍不可能在到達斯利那加後立即參加戰鬥,還有很多戰備工作沒有到位,裴承毅沒有給蹇柄彪太大的壓力按照裴承毅的判斷,66軍到達斯利那加,能對駐足不前的巴軍提供動力,讓巴軍加快進攻速度。
完成這輪部署,裴承毅才把精力轉向東線。
隨著空降15軍與快反77軍攻佔了西里古裡與吉申根傑,並且在兩地站穩腳跟,鞏固了外圍防線,東線戰場已成定局。
裴承毅至今沒有讓另外2個空降軍上場,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印度很有可能繞過吉申根傑,“借道”孟加拉國,沿賴根傑…迪納傑布林…郎布林…庫奇比哈爾的鐵路線,將主力部隊送入東部戰場;雖然裴承毅做夢都希望印軍走這條增援路線,因為這樣能夠給共和國更多的戰爭理由,還能讓孟加拉國加入這場戰爭,為共和國提供更多的支援,但是裴承毅不能沒有任何準備,除了留下戰略機動能力最強的空降軍之外,他還讓空軍加強了在孟加拉國方向上的巡邏力度,阻止印度派遣軍隊攻打達卡。二是東線沒有直通前線的地面交通線,在艦隊進入孟加拉灣、地面部隊從吉申根傑南下奪取某座港口之前,前線作戰部隊的後勤保障完全由支援航空兵承擔,包括陸航的QZ…25C在內的所有空運力量都在為前線作戰部隊服務,無法支援大規模空降作戰。
拿到參謀統計出來的空運資料後,裴承毅面臨兩個選擇。
一是利用現有的空運力量,支援地面部隊打贏東線戰爭;二是集中力量向吉申根傑投送兵力,讓以77軍為首的地面部隊儘快南下,攻佔坎寧港,打通海上補給通道。
顯然,這兩個選擇都有難度。
前者的最大問題是,共和國空軍與陸航的空運力量,最多支援4個軍作戰,而且運送後兩個軍,即27軍與54軍需要大約1周的時間。雖然4個軍的兵力不算少,按照裴承毅的計算,只要54軍能夠到達戰場,就能在10天之內攻佔印度東部地區,如果將27軍換成某支空降軍,還能提高進攻速度;但是裴承毅不得不考慮另外一個問題,即印軍向吉申根傑發動反擊,將分散空運力量,延緩東線戰場上的進攻速度。
後者的最大問題是,東線戰場上的戰鬥必然會拖上更多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在預定的期限內完成戰鬥,甚至有可能拖上好幾個月。如果能夠順利攻佔加爾各答(坎寧港是加爾各答的外港),晚一點完成東線進攻行動也不是大問題。問題是,進攻速度放慢之後,東線印軍必然會加強防線,今後的進攻更難打。更麻煩的是,這要全面調整作戰計劃,而裴承毅沒有這個權力。
吃晚飯的時候,裴承毅把袁晨皓叫了過來。
“如果由我決定,肯定會選擇南下加爾各答。”袁晨皓苦笑了一下,說道,“現在的問題是,總參謀部會不會允許我們調整作戰計劃。”
裴承毅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問題不在總參謀部,而在元首府。雖然王元慶從不干預前線作戰行動,但也從不允許前線指揮官隨意指揮戰鬥。更重要的是,南下加爾各答的作戰行動並不輕鬆,從吉申根傑到加爾各答的直線距離不到400千米,路程卻超過了800千米,期間還要度過恆河與恆河下游的多條支流,進軍難度非常大。與進軍難度相比,守衛交通線的兵力需求更加麻煩。雖然可以讓77軍打主攻,但是必須提供2到3個軍的後備力量。在後勤保障跟不上,無法投入太多作戰部隊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從加爾各答到吉申根傑的地面交通線,才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先不說總參謀部的問題,看看攻打加爾各答的難度。”裴承毅點上香菸,說道,“從地面進攻肯定不現實,我們最多隻能支援四個軍作戰,15軍必須留在西里古裡,也就是說只能在吉申根傑投入三個軍的兵力。雖然南下的問題不大,但是沿途需要攻佔太多的重要據點,進攻速度肯定快不了。按照最樂觀的估計,77軍能在半個月之內到達加爾各答就非常不錯了。無法從地面進攻,只能從其他方向發起進攻。海軍陸戰隊暫時不用考慮,在艦隊進入孟加拉灣之前,陸戰隊不會參戰。即便立即動員,陸戰隊也只能在八月十五日之後,甚至在九月上旬才能參加戰鬥。除掉陸戰隊,就只有空降部隊了。用空降部隊攻打坎寧港不是問題,可是用空降部隊攻打加爾各答卻是問題。拿不下加爾各答,就算打下了坎寧港,空降部隊也將陷入重圍,到時候又多了一個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