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7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的要求,換裝了由德國生產的140毫米坦克炮與更先進的電子裝置,基本作戰能力並未得到實質性提高)的時候,DZ…31A上沒有任何危險可言。按照共和國陸軍的測試結果,DZ…31A的60毫米電磁炮,在使用效能最好的穿甲彈時,能輕而易舉打穿5000米外的M1A3的正面裝甲。即便使用效能稍差(價格更便宜)的穿甲彈,也能在4000米的距離上打穿M1A3的正面裝甲。因為M1A3使用的140毫米坦克炮不是電熱化學炮,所以最多隻能在1000米內打穿DZ…31A的側面裝甲,即便在極限距離上開火,也無法擊穿DZ…31A的正面裝甲。

坦克交戰,除了比拼火力與防護之外,還要比品戰術機動效能。

DZ…31A在全披掛狀態下,戰鬥全重只有33噸,卻配備了2臺總北率達到3000千瓦的電動機,以及行駛阻力更小壽命更長的複合橡膠履帶。加上與電動機配套的無級自動變速器,其戰術機動效能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種主戰坦克。用DZ…31A坦克駕駛員的話來說,在高速公路上,DZ…31A能與最好的家用轎車比拼加速效能!M1A3的戰鬥全重超過64噸,卻只有1臺總北率為1150千瓦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美國版用的是燃氣輪機,因為其燃油消耗率太高,印度陸軍承受不起,所以印度陸軍為所有M1A5換裝了由德國生產的柴油發動機),最大公路行駛速度只有每小時70千米(為DZ…31A的50%),最大越野行駛速度只有每小時35千米(為DZ…31A的60%),從靜止加速到每小時30千米需要15秒(DZ…31A從0加速至每小時60千米,只需要9秒)。

由此可見,作為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終極改進型號(又被稱為第四代主戰坦克)的M1A3在各項效能上,均不是第六代主戰坦克的DZ…31A的對手。

戰鬥從3500米處開始,不是DZ…31A不能在更遠的距離上擊中對手,而是受到地形影響,第6111裝甲營的20多輛DZ…31A必須越過最後一道丘陵,才能向迎面而來的M1A3開火。

不得不承隊,DZ…31A的效能缺陷在這個時候暴露了出來。

在DZ…31A開火前,M1A3已經發起了兩輪攻擊,準確的說,是用炮射導彈發起了兩輪攻擊。

雖然140毫米口徑炮射反坦克導彈的最大破甲能力不會超過1500毫米,而DZ…31A的正面裝甲在應付破甲彈的時候相當於3600毫米厚的均質軋製鋼板,但是炮射導彈具有攻頂能力,而DZ…31A的頂部裝甲只在部分關鍵地區相當於1800毫米厚的鋼板。

萬幸的是,在DZ…31A的主動防禦系統面前,炮射炮彈也是“低速彈藥”。

更重要的是,印軍的M1A3也無法直視DZ…31A,只能利用偵察兵提供的戰場資訊為炮射導彈提供最重要的制導資訊,然後由炮射導彈自主完成攻擊。在此情況下,炮射導彈很容易遭到干擾與攔截!

可以說,印軍坦克的前兩輪攻擊就是在浪費昂貴的炮射導彈。

在DZ…31A開火前,印軍沒能擋住一輛殺來的主戰坦克。

隨著雙方進入直射交戰距離,DZ…31A的優勢就完全發揮了出來。

在兵力規模相當的情況下,M1A3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

僅僅用了3分鐘,第6111裝甲營的28輛DZ…31A在兩輪攻擊之後,印軍裝甲營的近30輛M1A3就成了破銅爛鐵。

等到印軍反應過來的時候,DZ…31A坦克叢集已經把交戰距離縮短到了2000米以內。

雖然另外2個印軍坦克營以最快的速度轉向投入戰鬥,但是在交戰距離大為縮短,共和國坦克手更容易瞄準目標的情況下,就算投入再多的M1A3,也不可能擋住DZ…31A坦克叢集。

戰鬥在9點17分結束,僅僅持續了15分鐘。

在第6111裝甲營的28輛DZ…31A毫髮無損的撤出戰鬥,第6112突擊營的DB…30A步兵戰車開始打掃戰場的時候,印軍的3個坦克營全軍覆沒,除了300多名印軍坦克手傷亡之外,還有2個印軍步兵營的700多名官兵成了戰俘。

看完整場戰鬥,裴承毅也有一種很寂寞的感覺。

DZ…31A是針對美國的第六代主戰坦克研製的,用DZ…31A對付M1A3,與用M1A3對付T…34相差不大,兩者根本不在一條起跑線上。

“聯絡蔡歲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論散兵與暗黑本丸的適配性[綜原神]

夢裡挑燈萬更

我的完美校花女神

喬峰大俠

食至名歸

高樓望月

全球降臨:克蘇魯的地窟遊戲

絨毛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