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9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美國的歷史上,這18年絕對是特例。要知道,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也就是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之後,先後在20世紀50年代參與朝鮮戰爭、60年代到70年代參與越南戰爭、80年代介入阿富汗戰爭(蘇聯入侵阿富汗)、90年代發起海灣戰爭與科索沃戰爭、21世紀初發動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即便不計算顛覆封鎖古巴、顛覆巴拿馬政權、介入哥倫比亞內戰、轟炸利比亞、介入中東戰爭等等小規模軍事衝突與軍事行動,美國平均每10年發起一場大規模戰爭。針對這一情況,美國的某些軍事與社會學者還做出了非常經典的評論,認為美國的軍火企業只需要10年就能生產出足以塞滿美軍倉庫的武器裝備,從而需要一場大規模戰爭消耗棹所有庫存,為新生產的軍火騰出空間,讓軍火企業有事可做。雖然這一評論有點偏激,而且比較片面,但是不得不承認,美國發動戰爭的頻率非常高。
與共和國在2015年到2035這20年間發動的戰爭相比,美國就算不了什麼了。
第四次印巴戰爭、東海戰爭、東南亞戰爭、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藏南衝突,短短20年內,共和國發起和參與了6場大規模戰爭或區域性軍事衝突,平均3年一次,頻率是美國的3倍。如果共和國向印度開戰,將在20年內打7場戰爭,其中5場是大規模地區戰爭。如此高的戰爭頻率,共和國消受得了嗎?
如果說CNN在為共和國擔心,那肯定是騙人的。
在裴承毅看來,CNN如此大做宣傳,日的只有一個:宣揚“中國必敗論”。
CNN這麼做,必然會對美國政府與印度政府產生影響。
如果美國政府相信了“中國必敗論”,就會不遺餘力的支援印度,至少為印度提供武器裝備,幫助印度打贏戰爭。笑到最後的肯定不是美國政府,而是美國的軍火商。對18年沒有打仗的美國來說,美國軍火商最需要的就是一場能夠用光美國所有軍火的戰爭。日本戰爭打得太快,沒等美國做出反應,戰爭就結束了。半島戰爭打得很激烈,可是韓國軍隊太不爭氣,沒等美國的大批軍火物資到達就戰敗了。如果沒有一場大規模戰爭,美國軍火商不但賺不到錢,還會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勞動者將丟掉飯碗。
如果印度政府相信了“中國必敗論”,肯定會奮起抵抗,到時候不但需要美國軍火商生產的武器裝備,還需要美國農民生產的糧食、美國製藥廠生產的藥品、美國聯邦政府的資金援助,甚至能夠為美國的人權社團提供活動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印度全面應戰,必然讓共和國付出更加巨大的戰爭代價。
只要達到這兩個目的,美國就是這場戰爭的唯一的贏家。
裴承毅不能讓CNN閉上嘴,只能盡最大努力使共和國以最小的代價贏得最終的勝利。
來到總參謀部之後,裴承毅沒有去找項鋌輝,因為總參謀長在忙政府會議的事情。
整個上午,裴承毅與袁晨皓都在忙著為即將到達的參謀軍官安排工作地點。幾百號人不是隨便哪裡都安排得下的,在東方聞的幫助下,總務處為作戰處騰出了一間大倉庫,提供了幾百套辦公傢俱,還派來了專業施工人員。幾百號人的住宿問題也很麻煩,按照總參謀部的標準安排住房肯定不可能,而且其中部分軍官不見得能夠留下來,能夠留下來的,也將在相關工作完成之後前往前線指揮部,所以只能在總參謀部的招待所騰出幾層樓,讓前來報道的軍官暫時住下來。
下午,第一批少校軍官到達總參謀部。這些人都來自首都衛戍部隊,只需要處理好人事調動手續。隨後,附近各部隊的軍官陸續到達。忙到天黑,裴承毅與袁晨皓連晚飯都沒吃上,因為來自空軍的軍官將在夜間到達。
次日一大早,裴承毅又在前往總參謀部的路上看了新聞報道。
忙起來之後,他也只能抽這樣的空閒時間瞭解一下外面的情況。
“中印戰爭”已經成為焦點新聞,似乎戰爭已經爆發了。讓裴承毅感到意外的是,美國在6月30日上午(美國東部時間)向外界表示,美國將聯合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區與國家,盡力敦促印度從錫金撤軍,化解中印矛盾。
看上去,美國似乎在阻止戰爭。
仔細一想,裴承毅才發現,美國的用意完全相反。
在美國聯邦政府發表的宣告中提到了“中印矛盾”,而在此之前,大部分西方媒體都沒有明確這樣的說法。畢竟共和國並沒有與印度翻臉,只是在恢復錫金主權國與錫金建國的問題上態度強硬。既然美國聯邦政府都這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