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9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問題是,EV…22C是傾斜旋轉翼預警機,飛行速度本來就不快。
雖然採用保型相控陣雷達並沒對EV…22C的氣動外形產生多大影響,透過換裝功率更大的渦輪發動機,足以抵消因為機身重量增加對飛行速度產生的負面影響,但是MV…22V的最大飛行速度都不到每小時700千米,EV…22C的最大飛行速度更只有可憐的每小時600千米左右,由此可以算出,EV…22C要想到達印度東部艦隊東面大約200千米處,至少需要25分鐘。
飛得過慢,無疑是EV…22C的另外一個重大缺陷。
美國海軍的E…14的最大飛行速度在每小時850千米以上,共和國海軍的艦載預警機的最大飛行速度更在每小時950千米左右,隨著新一代垂直起降艦載航空平臺問世,今後的艦載預警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很有可能超過音速。比較而言,EV…22C的最大飛行速度確實太慢了,只比艦載預警直升機快一點。
35分鐘,足夠讓印度東部艦隊遭遇滅頂之災了。
5點05分,EV…22C還在向東飛行,第一批J…17B戰鬥機到達十度海峽(安達曼群島與尼科巴群島之旬的海峽,位於北緯10°左右)上空,距離印度東部艦隊大約450千米。收到預警機提供的戰場資訊之後,36架J…17B立即發射了攜帶的216枚反艦導彈,隨後轉向向東返航。
沒有辦法,J…17B機群再不返航,就無法到泰國灣上空與加油機會合了。
大約2分鐘後,仍然在向東飛行的EV…22C發現了逼近的導彈群,立即發出警報。
不得不承隊,EV…22C不是隻有缺點,沒有優點。
作為專門為英國皇家海軍開發的艦載預警機,EV…22C的枝術起點並不低,在某些方面並不比E…14差。比如其攜帶的光電探測裝置就非常先進,能夠探測到數百千米外的反艦導彈與隱身戰鬥機發出的紅外輻射(只能在俯視的情況下),從而為其提供了一種獨立於雷達的探測手段。
發現導彈群的正是EV…22C上的光電探測裝置。
導彈來襲,莫洛萬不敢有絲毫大意,立即命令戰鬥機停止起飛,艦隊進行防空作戰。
當然,莫洛萬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讓已經起飛的30多架F…46I立即攔截逼近的反艦導彈。
莫洛萬沒有讓戰鬥機去追擊發起攻擊的J…17B機群:一是EV…22C發現J…17B機群的時候,J…17B機群已經轉向返航,而F…46I的最大速度不比J…17B快多少,加上隔著數百千米的距離,根本追不上J…17B機群;二是對艦隊威脅最大的是反艦導彈,而不是已經發射了導彈的戰鬥機,不管是誰,此時首先對付的肯定是反艦導彈。
用戰鬥機攔截反艦導彈,不是什麼新奇戰術,而是最有效的攔截手段。
相對而言,只要戰鬥機鎖定了目標,就能用攔截導彈攻擊超低空飛行的反艦導彈。
攔截進行得很成功,每架F…46I能夠同時對付8個空中目標。因為F…46I在執行制空作戰任務時,往往攜帶6枚攔截導彈與2枚格鬥導彈,所以一般情況下,只能同時攔截6個目標。利用EV…22C的戰術資料鏈,艦隊防空作戰指揮中心迅速為F…46I分配了攔截目標。
反艦導彈不是戰鬥機,不但沒有配備雷達告警機與導彈告警機,也沒有辦法在遭到導彈攻擊的時候進行機動規避。
僅僅1輪攔截,216枚反艦導彈就所剩無幾。
同樣的,前往攔截的F…46I也用光了攔截導彈,迅速退出戰鬥。因為艦隊處於防空作戰狀態,防空戰艦的雷達會鎖定空中的任何目標,航母也不會轉向回收戰鬥機,所以F…46I沒有返回航母,而是向北撤出戰場。
戰鬥並沒結束。
5點12分,第二批36架J…17B戰鬥機到達。
此時,莫洛萬手裡只剩下了24架F…46I。
不是3艘航母出動戰鬥機的速度不夠快,也不是出動戰鬥機的時間不夠多,在作戰情況下,3艘航母能夠以每分鐘4架的速度彈射戰鬥機,從4點55分到5點12分,能讓204架戰鬥機升空。問題是,3艘航母上根本沒有多餘的F…46I。在與J…16B戰鬥的時候,3艘航母損失了138架F…46I,派出去執行偵察任務與護航任務的F…46I有16架,之前參與攔截任務的有36架,還有8架出了故障呆在機庫內。而每艘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