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比起我的祖父,我要幸運得多,因為我能在有生之年回到祖國,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踏上祖國的大地時,我的心情踏實了許多。在海外,我們是無根的浮萍。只有回到祖國,我們才能找到根、找到歸宿……”
藺彥博的演講持續了近半個小時,似乎想一口氣把他的心聲全部表達出來。
隨後,黃國巍代表共和國國務院發表了歡迎海外同胞回國發展的講話。
紀佑國沒有站到前臺,他覺得讓黃國巍出面就行了,沒有必要表現得過於張揚。
透過發達的通訊技術,數億共和國百姓,還有千千萬萬遊蕩在海外的炎黃子孫收看了現場報道。
新聞釋出會後,黃國巍與藺彥博共同召開了記者招待會。
此時,藺慕華提著剛剛買來的水果走進了北京軍區總醫院的特護病房。
房間內空蕩蕩的,白色的被子疊成標準的四方形,病床上一塵不染,日常用具整整齊齊的擺放在床頭櫃上。
藺慕華很是吃驚,迅速走到了床邊,看到了放在枕頭旁的信封,雙手哆嗦著展開信紙,藺慕華只看到了五個字與兩個標點符號,“我走了,勿念。”
裝著水果的口袋滑落到了地上,兩行淚水從藺慕華的眼角湧出。
看著寥寥數字的“訣別信”,藺慕華彷彿看到了那張黝黑的面龐、彷彿聽到了那粗獷的嗓音;捏著粗糙的牛皮紙信封,藺慕華彷彿抓住了那隻堅實的大手、彷彿靠在了那厚實的肩膀上。
她能夠忘記那個保護了她十多個日夜,為她遮風擋雨,為她擋住子彈的軍人嗎?
“康曉霆,你別想一走了之!”
藺慕華撕碎了信紙,扭頭衝出了病房。
卷三 東海驚濤 第1章 出發
房間內光線昏暗,“嗚嗚”著響的空調掛機吹出了陣陣涼風。
一名穿著體恤短褲的年輕人將幾套整齊疊好的衣褲裝進旅行揹包,順手拿起菸灰缸上的菸頭抽了幾口,回頭朝掛在牆上的液晶電視看去。
“本臺收到最新訊息,‘葉宏集團’董事長葉永畿先生剛剛宣佈,集團已與共和國相關部門簽署了開發德興水電站的協議。位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南端的德興水電開發工程將分為三期、總工期十八年,其中一期工程五年、二期七年、三期六年,工程總投入1450億;建成後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100萬千瓦時,年發電量1000億千瓦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工程。隨著橫貫東西的國家電網主幹道建成,德興水電專案將有效緩解我國西南、西北、華北、江南地區電力緊張的問題。”
年輕人微微一笑,將菸頭丟進了菸灰缸。
他叫葉致勝,今年27歲。22歲那年,葉致勝從清華大學畢業,獲得美國耶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三年後,他以水電工程與環境工程雙料博士的身份進入全球最大的水電裝置生產、水利工程建設、以及生態能源開發企業——“葉宏集團”。半年前,葉致勝辭去年薪百萬美元的工作、離開相戀四年的女友,隻身返回共和國。
回來,只是為了一個夢想。
“……本臺記者剛剛採訪到葉永畿先生,現在把時間交給前方記者……”
葉致勝將幾包零散香菸塞進旅行揹包,揣好了打火機。
按照輩分算,葉永畿是葉致勝的遠房叔叔。一百多年前,葉永畿的曾祖父葉宏離開家鄉,飄洋過海去了美國;葉致勝的高祖父,也就是葉宏的弟弟葉辛留下來照看祖業。一百多年來,兩家並無往來。如果不是二十多年前,葉永畿的父親回家探親,見到了年過花甲的堂兄、也就是葉致勝的祖父;如果不是葉家的族譜儲存完好,記載了葉宏離開家鄉的時間,恐怕國內的葉家永遠都不會知道,他們有一支遠房親戚在美國開枝散葉、發展壯大。那一年,葉致勝只有三歲。堂祖父長什麼樣子,他早就忘記了。他只記得,當時的場面很壯觀,葉家鎮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歡迎榮歸故里的親戚,比過年還熱鬧。
“……謝謝葉先生接受我們的採訪。”電視畫面一轉,前方記者出現在螢幕上,“據葉永畿先生介紹,今後五到十年內,‘葉宏集團’將致力拓展國內市場,計劃在成都建立國際研發中心與全球發展中心。迄今為止,‘葉宏集團’在國內的投資總規模已經超過120億美元,隨著德興水電工程上馬,‘葉宏集團’在國內的投資規模還將繼續增加。我們將密切關注相關事態。我是新聞頻道記者小雙,主持人。”
“好的,謝謝小雙給我們帶回來的前方報道。”畫面切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