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9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問題,那就是有沒有必要在伊朗軍隊合圍哈卡里之前突圍。
不管怎麼說,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作為最高指揮官,應該由杜奇威來決定是否突圍,而不是把如此重要的問題拋給前線指揮官。
布呂歇爾不是笨蛋,杜奇威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就想到,陸戰隊上將的主要目的是要他為後面的戰鬥承擔責任。說直接一點,如果布呂歇爾放棄突圍,2個陸軍旅就聳全軍覆沒了,也與杜奇威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布呂歇爾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就算仍然得由杜奇威來承擔戰敗的直接結果,他也會想方設法的把部分責任推到布呂歇爾身上,從而讓美國陸軍、乃至五角大樓為布呂歇爾說情,也就是為他說情。
面對如此重要的問題,布呂歇爾沒有半點含糊,在做出回答前,反問了幾個問題。
一是歐洲軍團的其他作戰部隊能在什麼時候到達迪亞巴克爾,二是能從什麼時候開始提供空中支援,三是能否在必要的時候空投補給作戰物資,四是對手將在這場戰鬥中投入多少主力部隊。
前三個問題,杜奇威回答得非常爽快,而在第四個問題上,他就沒有那麼直接了。
很明顯,杜奇威也不知道裴承毅會投入多少主力部隊。雖然他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裴承毅不會讓布呂歇爾過上安穩日子,肯定會在加大突擊力度的時候幹掉布呂歇爾,解除後方的安全隱患,但是裴承毅的一系列部署都告訴杜奇威,他沒有把布呂歇爾放在眼裡,甚至不打算在布呂歇爾身上浪費共和國陸軍的一兵一卒。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杜奇威沒有任何保留,把他知道的都告訴了布呂歇爾。也就是說,杜奇威把是否固守哈卡里省、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