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8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好,天高皇帝遠,經過第三次軍事改革之後,雖然戰區司令的權力遠不如以往的軍區司令,但是戰區司令部的職責、特別是在處理涉外問題上的職責卻比以往重了許多。事實上,因為軍區制不對外,所以沒法與戰區制相比。也就是說,戰區司令部在很大的程度上分擔了原本屬於總參謀部與國防部的職責,從而在共和國的涉外軍事行動中扮演了最為重耍的角色。正是如此,袁晨皓在擔任南亞戰區參謀長的時候,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協調戰區內的兵力遂行小規模軍事行動。在頻繁的涉外行動中,如果掌握戰區大權的將軍沒有足夠的戰略眼光,難免會犯下錯誤。
事實上,印度戰爭之後,袁晨皓受關注的程度就在裴承毅之上。
2040年底,美國的《時代週刊》搞了一個名為“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文明程序的一千位名人”的調查活動,由全世界的5000多名記者、以及大約100萬名隨機問卷調查者按照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科技、工程、文化、教育、社會活動與其他共10個分類,在近2萬名候選人中進行評選。在選出的118名“軍事家”中,裴承毅名列第4、袁晨皓則名列第17。毫無疑問,這個排名足以說明袁晨皓的名聲。要知道,袁晨皓直到印度戰爭才算小有名氣,登上國際舞臺的時間也不過就區區5年而已,能夠用5年中的表現,擊敗那麼多的競爭對手,排在最有影響力的軍事家的第17位,絕對是個巨大的成就。
事實上,前50名軍事家中,只有袁晨皓一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