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2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訓的科研人員中,年紀超過40歲的佔半數以上,比裴承毅年長的不在少數,但是這些科研人員長期從事相關工作,對他們來說,學習新的科學知識,就如同裴承毅學習新的戰術一樣,基本上沒有挑戰。換句話說,讓那些科研人員學點戰術兵法,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萬幸的是,裴承毅是軍人,而且是個從來不會服輸的軍人。
前半年,裴承毅的日子過得最艱苦,除了跟著其他人接受完全不明白的“高階科學知識”之外,還得抓緊時間補充基本知識。為此,裴承毅沒有少費心思。還好,作為共和國陸軍上將,而且是大名鼎鼎的“常勝將軍”,不少實驗基地的科研人員都認識他,也有不少科研人員想跟他交朋友,所以找幾個輔導老師不是什麼難事。
不得不承認,裴承毅的學習能力非常突出。
更重要的是,在讀大學的時候,裴承毅沒有荒廢基礎學科。
半年下來,裴承毅已經不比那些科研人員差了,至少在接受新知識方面,他的表現非常突出。在2039年的培訓測評中,裴承毅的考核成績名列第七,僅比六個極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天才級科學家差那麼一點。用負責培訓的幾位教授的話來說,裴承毅當年沒有報考清華大學、或看中國科技大學,絕對是共和國科學界的一大損失。當然,這些評價與考核成績,多半有鼓勵裴承毅的意味,當不得真。
在第二年的學習中,裴承毅就沒有遇到多少挑戰了。
經過兩年的培訓,當他在2040年底回到物理實驗中心的時候,已經與科研人員沒有多大區別了。如果不是受身份限制,裴承毅完全有資格加入任何一個實驗室,並且參加最重要的科研工作。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與實驗中心的科學怪人沒有什麼區別。
既然是“科學怪人”,那就得有些科學怪人的樣子。
2040年初,裴承桑就加入了由紀小吉親自主導的“第40001專案組”。
按照保密規定,物理實驗中心的各個專案小組都採用數字編號,而各個專案小組的研究工作只有內部人員才知道。也就是說,剛加入專案小組的時候,裴承毅根本就不清楚到底應該做什麼。鑑於裴承毅的身份,紀小吉也沒有給他安排具體工作,只是讓他跟著專案小組工作,抓緊時間掌握相關知識。
直到2040年底,裴承毅才搞清楚了專案小組的具體情況。
與外界猜測的並不相同,物理實驗中心的很多專案都是基礎專案,至於如何應用,那就不是科研人員的事情了。拿第40001專案小組來說,其主要課題為“常溫超導技術的拓展應用”。雖然這是一個很廣泛的課題,並且與很多軍事專案息息相關,比如當時搞得如火如荼的“亞光速定向能量武器系統”,也就是通常說的“粒子束武器系統”就與該課題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甚至由該課題的研究結果來決定成敗。但是與軍事應用相比,該課題的民用前景更加廣泛,這其中就包含了正在向市場化努力的“磁懸浮道路交通系統”,即將“磁懸浮轎車”變得可以被普通人所擁有。
裴承毅的工作很簡單,那就是參與與軍事有關的研究工作,並且為新技術的軍事應用前景提出指導性意見。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簡單。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沒有任何人能夠勝任裴承毅的工作。
用李存勳的話來說,能夠擔任這一工作的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充分了解共和國具防軍事力量的發展動向,對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國防建設有非常清楚的認識,知道什麼是發展重點;二是具有足夠大的影響力,能夠提出至關重要的建議,並且確保建議能夠得到高層的採納;三是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能夠理解新興科技的影響,在制訂科研政策的時候能夠找準方向。
由此可見,只有裴承毅擁有這個能力。
準確的說,只有在接受過培訓後的裴承毅有這個能力。也就是說,當初讓裴承毅去接受培訓,絕對不是李存勳心血來潮的決定。以李存勳的做事風格,絕對不可能讓裴承毅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兩年的寶貴時光。要知道,這兩年內發生了很多事情,雖然沒有裴承毅參與也取得了圓滿結果,但是有裴承毅參與的話,肯定能夠更上一層樓。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甚至有理由相信,李存勳如此煞費苦心,不僅要讓裴承毅掌握足夠的知識,還要幫助裴承毅在“炎黃計劃”中站穩腳跟,並且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鞏固裴承毅的地位,讓他能夠在未來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因為這是王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