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2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與裴承毅的私人關係最為密切。

按照裴承毅的習慣,在談軍事問題前討論經濟與外交事務。

事實上,共和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來自經濟與外交,而非軍事準備。

雖然與裴承毅第一次搭檔,但是有之前年的合作經驗,焦魃山非常清楚裴承毅的用人理念,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正是如此,談經濟問題時,焦魃山並未全面鋪開,只提到了幾個重要問題。

當然,所有重要問題都與戰爭準備有關。

首先就是軍事工業的戰前動員工作。前面已經提到,因為從2055年開始,共和國當局就透過額外撥款與財政補貼的方式,讓20多家主要軍火企業提前進行戰爭動員,招募更多的技術工人,擴大生產能力,儲備重要原料等等,所以到裴承毅上臺執政的時候,共和國的軍事工業已經完成了戰爭動員。

毋庸置疑,這絕對是最大的優勢。

軍事工業的戰前動員與常人理解的並不完全一樣,說直接點,軍火企業要擴大生產能力,並不需要建造新的廠房,甚至沒有必要擴充生產線。與民用產業相比,軍事工業在規劃期間就得考慮戰時需要。

拿戰鬥機生產線來說,任何一條生產線在和平時期的實際產能只有設計最大產生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比如中航集團用來生產J…16戰鬥機的生產線的最大設計產能是月產250架,即年產3000架,但是實際月產量一直在20架以下,印度戰爭之後又是一度降低到了10架以下。即便如此,中航集團仍然在瀋陽與西安兩大飛機制造廠保留了兩條生產線。也就是說,只要戰爭爆發,在不受其他條件影響的情況下,J…16戰鬥機的月產量能夠達到600架,這超過了和平時期2年的產量。

其他方面也不例外,比如北方重工的地面主戰平臺的實際產量為平均每月120輛,而設計最大產能高達每月1500輛。哪怕是建造週期比較長的戰艦,在開足馬力的情況下,生產效率都能提高好幾倍。比如在和平時期需要花費到7年才能建成的“重慶”號航母(不包括設計與交艦前的測試,僅指從鋪設龍骨到完成棲裝的時間)在戰時情況下,最多隻需要3年就能建成,如果能夠以批次生產的方式來提高模組生產效率,2年就能建成。

影響軍事工業生產效率的,除了軍火的特殊性之外,主要就是生產力是否充足。

按照戰時標準,軍火生產線除了按照設計標準所需進行的正常維護之外,平常都是24小時連續不停的運轉。問題是,和平時期,受制於各種法令,比如按照共和國的勞動法,工人的加班工資為正常工作時的2倍,如果每週加班時間累計超過6個小時,超過部分的薪酬還要提高一倍,為平常的3倍。如此一來,如果生產線24小時不停的運轉,平均勞務成本就要提高接近2倍,使企業無利可圖。

正是如此,共和國當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財政補貼的方式,讓軍火企業提前招募技術工人,完成勞動力儲備。

問題是,招來了工人,總得安排工作,即要提高產量。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即軍火儲備。

雖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軍火儲備應該是軍事問題,而且負責相關工作的也是國防部下設的後勤處。但是儲備工作涉及到了各行各業,所以被納入了經濟範疇。

軍火儲備分成了兩個方面,一是主要裝備,二是彈藥物資。

主要裝備還比較好說,為了避免過早暴露戰爭意圖與軍事實力,共和國當局採用了變通手段,即利用新生產的裝備去替換封存的老舊裝備,而老舊裝備則援助給友好國家、作為訓練消耗品、直接銷燬等方式處理掉。以空軍的戰鬥機為例,到2057年6月底,所有封存的J…14與J…15系列戰鬥機都處理掉了,其中一部分較新的型號在經過翻新之後,無償援助給了一些無力購買新式戰鬥機的友好國家。而一些較老的型號則改裝成了無人靶機,在日常訓練中消耗掉了,只有極少數無法改裝的直接報廢銷燬。代替J…14與J…15的,全是新產的J…16與J…17系列戰鬥機,而且都是最新的改進型號,而且完全按照1對1的方式替換,以確保在開戰之後,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擴充軍備。除了海軍的戰艦過於龐大,難以做到偷樑換柱之外,其他封存裝備基本上都以相同方式更換為最新裝備。

關鍵還是彈藥物資。

眾所周知,現代化戰爭中,特別是實力相差不大的大規模戰爭中,彈藥物資的消耗量與消耗速度都非常驚人。拿半島戰爭來說,在最初10日的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論散兵與暗黑本丸的適配性[綜原神]

夢裡挑燈萬更

我的完美校花女神

喬峰大俠

食至名歸

高樓望月

全球降臨:克蘇魯的地窟遊戲

絨毛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