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3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球赤道30圈。這麼多的彈藥,如果全部儲存在標準軍火倉庫內,至少需要15000座倉庫。當然,按照共和國軍隊的物資管理條例,所有易爆物資都將儲存在地下倉庫內,而且分散儲存。
事實上,共和國儲備的彈藥遠不止3000萬噸。
按照焦魃山提供的相關資料,到2057年6月底,除了在2055年前建成的13500座彈藥倉庫之外,還在2年間興建了11500座彈藥倉庫,其中8500座是儲存能力為5000噸的無人職守地下彈藥庫,而且這些彈藥庫都已裝滿彈藥。所以共和國已經儲存的彈藥超過7500萬噸,為正常情況下的2。5倍。更重要的是,只要共和國的彈藥工廠還在運轉,彈藥庫的數量將以每週10座的度增長,而且全都是5000噸級的無人職守地下彈藥庫。也就是說,戰爭多拖一週,共和國儲存的彈藥就將增長50萬噸。
由此也不難明白,為什麼共和國與美國的經濟會發生問題了。
即便按照最低標準計算,50萬噸彈藥的價值也在200億元左右。也就是說,共和國每年僅花在彈藥採購上的軍費就高達10000億元,加上修建彈藥庫、維護管理等等花費,實際投入肯定在20000億元左右。因為國家優先保證軍事工業,優先保證彈藥生產,導致大量重要資源首先流入軍火產業,所以對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遠不止這麼一點,其造成的實際經濟損失很有可能要放大5倍以上。
可以說,也只有在世界大戰的威脅下,共和國才會如此瘋狂的擴充軍備。
當然,結果也非常明顯。按照焦魃山的說法,即便與美國全面戰爭的慘烈程度是中東戰爭的2倍,而且從一開始就全面開打,戰爭在2057年底爆發,共和國儲備的彈藥物資也足夠軍隊消耗半個月。
如此一來,能否在半個月內使經濟步入戰時軌道就變得異常關鍵了。
這就是經濟上的第三個問題,即全面戰爭動員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
毫無疑問,即便做足了前期準備工作,也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在短短15天之內,將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事實上,除非共和國主動引發戰爭,不然在開戰之後,讓國家進入戰時狀態就得花上好幾天。正是如此,焦魃山從一開始就提出,國家的戰爭動員按3個階段進行,先做好立法方面的準備工作,即在戰爭爆之後,全體代表大會要以最快的度透過“戰時授權法”,使國家元首依法調動國家力量,下達戰爭動員令。其次是針對前期準備工作,在開戰後先確保與軍事相關的行業與產業進入戰時狀態,即優先確保戰爭生產力。最後就是國家的全面戰爭動員,即按照戰時動員法,使各行各業均按照以最有利於戰爭的方式,完成改制與改編。
可以說,這才是經濟上的關鍵點。
按照焦魃山的說法,戰時授權最多隻能花48小時,因此需要由國家元首親自出面與全體代表大會的主要成員進行溝通,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確保國家能的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戰時狀態。關鍵就在第二步上,即能否在15日之內完成初步動員,使國家生產能力達到戰時標準。對此,焦魃山的提議是加大國家戰略儲備,因此可以在戰爭爆後利用政府手中的部分行政權,優先照顧重點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如此一來,能在10天到15天之內完成動員工作。相對而言,最後一步反而不太關鍵,畢竟以共和國的實力,只要能夠優先確保軍事工業、以及與戰爭相關的產業與行業,在本土沒有遭到嚴重打擊的情況下,即便國家沒有進入全面戰爭狀態,也不會對戰爭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全面戰爭狀態等於讓所有人都上緊了發條,在贏得勝利之前誰都不能鬆懈,因此會對國民的戰爭意志產生很大影響。如無絕對必要,沒有哪國領導人會讓國家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基本上是能拖就拖。拿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來說,實際上直到戰爭結束,美國也沒有像英國與蘇聯那樣,進行全面戰爭動員。按照焦魃山的意思,先做好準備,至於是否需要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則由戰爭初期的戰況決定。
顯然,焦魃山是一個管經濟的能手,特別是在經濟規劃上,他在王元慶身邊工作20年的經驗揮了很大的作用。要知道,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期間,焦魃山都是王元慶的秘書,幫助王元慶處理了很多戰時事務。
對此,裴承毅也非常肯定。
用他的話來說,由焦魃山管經濟事務,他就沒有什麼好操心的了。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8章 外交歸外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