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2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誰更加急切的希望打響海上決戰的第一炮,那肯定是美軍艦隊的指揮官。
白天的戰鬥中,共和國海軍穩打穩撤,不但讓準備將陸戰隊送上中途島的兩棲艦隊撤了回來,還讓“女媧”號海上基地群向西撤退了大約500千米(撤退行動從7月9日凌晨開始,一直持續到傍晚)。從戰術上講,共和國海軍主動退卻是為了避開美軍的鋒銳,特別是那些一次就能投下幾十枚重型反艦導彈的戰略轟炸機。問題是,隨著兩棲艦隊與海上基地群向西退卻,給美軍帶來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即戰略轟炸機的攻擊距離延長300到500千米、那些戰略偵察機與遠端海上巡邏機的活動範圍也得延伸同樣的距離。千萬別小看這麼點距離,雖然戰略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均在7500千米以上,戰略偵察機的活動範圍在5000千米以上,就連遠端海上巡邏機的活動範圍也不會低於4500千米,但是多出數百千米,除了意味著需要降低載彈量之外,還意味著攻擊時間延長,即攻擊頻率降低,由此產生的問題就不能忽視了。
不可否認,在7月8日與9日白天的攻擊中,美軍轟炸機對共和國的兩棲艦隊與海上基地群構成了不小的威脅。按照美軍公佈的戰果,在這大約40個小時的戰鬥中,美軍戰略轟炸機總共擊沉了40多艘艦船,其中14艘為兩棲戰艦,其餘為組建海上基地群的快速運輸船,以及向前線運送物資的補給艦。即便美國當局有意誇大了戰果,按照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在這2天的戰鬥中,共和國海軍總共損失了27艘艦船,其中,11艘被美軍轟炸機投射的反艦導彈擊沉。
相對而言,當時對共和國艦船威脅最大的是美軍潛艇。
共和國海軍被迫在7月9日天亮前讓海上基地群向西轉移,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在夜間的戰鬥中,位於最東面的“新興島”號海上基地遭到美軍潛艇圍攻。雖然在當天晚上的戰鬥中,掩護“新興島”號的反潛戰艦、以及反潛巡邏機擊沉了10多艘美軍潛艇(得到確認的就有8艘),還驅逐了近20艘美軍潛艇,但是在混戰中,除了2艘反潛戰艦被潛艇發射的重型魚雷擊沉之外,還有1艘反潛戰艦被擊傷。被擊沉與擊傷的海上基地模組船更是多達14艘,結果就是這座最後建成服役的第三代海上基地不得不在7月9日上午退出海上基地群,跟隨其他受損戰艦返回位於塞班島的海軍錨泊地。
問題是,共和國海軍的這種收縮戰術讓美軍的很多戰術都變得更加被動。
拿戰略轟炸機的攻擊行動來說,因為群島東部的主要島嶼在4日之前遭到共和國海軍作戰艦隊毀滅性的打擊,就算美軍想盡一切辦法修復受損的軍事設施,也沒有辦法在短短几日之內讓全部軍事基地恢復運轉,加上從安全形度出發,在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艦隊還沒有被消滅之前,這些島嶼上的軍事基地都沒有安全性可言,所以美軍不得不將戰略轟炸機部署在本土西海岸地區與阿拉斯加,即戰略轟炸機的出擊距離在4000千米到5000千米之間,而且這還是到中途島的距離,而實際出擊距離肯定要更遠一些。在9日之前,美軍的戰略轟炸機能夠裝載24枚反艦導彈,隨著共和國海軍主動撤退,相當於將轟炸機的出擊距離延長,加上護航戰鬥機的活動範圍有限,所以到9日夜間,美軍大部分轟炸機只能攜帶16枚反艦導彈執行攻擊任務。
同樣的道理,部署在本土西海岸地區的戰略偵察機與部署在群島東部的遠端海上巡邏機的活動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事實上,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美國海軍安排的護航戰鬥機。
前面已經提到,為了適應新的戰場環境,美國海軍在戰爭期間開發的F…3制空戰鬥機在正常情況下的作戰半徑高達3500千米,比J…22多出了將近1000千米(後來J…22B將作戰半徑提高到4000千米,也與此有很大關係)。事實上,當時美國海軍投資研製與採購的幾種戰鬥機都有著非常驚人的作戰半徑(和平時期,美軍一般採購1到2種以制空為主要任務的戰鬥機,而在戰爭時期,美國海軍會擴大采購範圍,在主要採購某一種的情況下,還會採購其他作戰用途類似的戰鬥機,比如在採購F…3的時候,美國海軍還採購了F…4與F…5兩種以制空為主的戰鬥機,其中前者是注重效能均衡的重型制空戰鬥機,而後者則是專門為大批次生產而研製的輕型制空戰鬥機)。問題是,在此之前,沒有人料到,美國海軍會在守衛夏威夷群島的時候需要背靠本土作戰,更沒人想到,需要讓戰鬥機飛行4000到5000千米,到中途島與敵人作戰。當然,以當時的技術水平,除非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