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9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0分鐘的猛烈炮擊!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參與炮擊的是第二主力艦隊群的4支主力艦隊,總共有32艘主力艦、32艘巡洋艦與64艘多用途驅逐艦參與了炮擊行動,在30分鐘內向1000多千米外的航天中心投擲了近10萬噸炮彈!
毫無疑問,這場炮擊足以用“恐怖”來形容。
因為炮擊過於猛烈,而且沒有特定的主要打擊目標,完全是反覆覆蓋,直到把戰艦彈藥庫裡的彈藥全部打光為止,所以炮擊結束的時候,不但航天發射中心的所有地面設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連地面都被削去了近3米。更重要的是,東面的海堤也遭到炮擊,海水迅速淹沒了整個發射場。也就是說,這場炮擊之後,就算美國當局有能力修復航天發射場的基礎設施,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抽光數億噸海水。不管美國當局是否願意承認,卡拉維拉爾角航天發射中心從此成為歷史。
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打擊。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看,卡拉維拉爾角航天發射中心不比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優越,主要是面向大西洋,即便發射失敗,火箭與太空梭的殘骸也會掉進大西洋,不會對附近的城鎮構成威脅,但是這也註定讓卡拉維拉爾角無法成為美國的主要航天發射基地,也就永遠不可能超越休斯頓。
事實上,到21世紀60年代,地面航天發射中心的地位已經遠不如前了。
要知道,在能夠建造總體排水量超過1000萬噸的海上基地的時代,任何地面設施都能搬到海上去,甚至能在海上打造移動城市。毫無疑問,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不但可以避免很多地面航天發射中心的問題,還能大大提高經濟效益。要知道,單純從理論上講,最理想的航天發射點在赤道上,而共和國與美國都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