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破譯聖經,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後得救,這正如耶穌對他的門徒所說:
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好多人。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的起頭。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地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在末期來到之後,才是復興的時候,也就是末日復活接受最後審判的時候,但是在此之前,每一個人必須不要讓愛心逐漸冷淡,才能夠在災難性的現實之中得救。特別是,耶穌已經預見到了門徒們在這一現實中,對天國福音進行傳教的艱難處境,不僅要拒絕假先知的迷惑,以保持愛心的純正,更要承受一般人的陷害恨惡,以保護愛心的純潔。這樣,從《舊約》到《新約》,便實現了宗教思想的形而上更新,《新約》亦因之而成為世界宗教已經來臨的經典性標誌之一。Ⅶ。32 墓穴中的“聖布”
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的生成物,既是意識形態的思想存在,以宗教典籍的文字方式流傳,於是,便有了經典;更是社會現實的實踐活動,以宗教人士的組織方式傳播,於是,便出現了教會。如果宗教思想能夠進入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流,成為意識形態的主導思想,甚至佔據了意識形態霸主的地位,即在實際上也就得到廣泛流傳的話語權力,那麼,便有可能產生經典至上的宗教效應。同樣,如果宗教組織能夠進入現實的社會生活主流,成為社會生活的導向組織,甚至決定著社會生活的總動向,事實上也就擁有了官方傳播的政治權力,因而有可能會出現教會唯一的宗教政權。
顯然,對於真正意義上的宗教來說,這兩者不可偏廢:如果僅僅只有宗教經典而無宗教教會,就難以保持宗教思想的長期流傳,因為教會作為傳教機構,將促使經典不間斷地傳播;而如果僅僅只有宗教組織而沒有宗教經典,則難以保證宗教組織的長期存在,因為經典作為精神支柱,將維繫教會長久的穩固。由此可見,基督教從建立之初,便同時擁有宗教典籍的福音書與宗教人士的使徒,正是其得以成為世界宗教的基本條件。在進行宗教典籍經典化與宗教人士教會化的過程之中,基督教最終成為了世界宗教。
然而,真正意義上的宗教必須把握好其經典與教會應有的度——經典首先作為文化典籍在社會之中流傳,使宗教思想在爭取進入意識形態主流的同時,與其他意識形態平等地共享話語空間,既不凌駕於也不屈從於其他意識形態,然後發揮宗教思想的獨立作用;教會首先作為文化機構在社會之中出現,使宗教組織在進入生活主流的同時,與其他社會組織共同進行社會生活的引導,既不去支配也不去附屬任何社會組織,然後發揮宗教組織的獨特功能。
如果不能達到這個度,宗教就不是真正的宗教,最多是準宗教,它將成為其他意識形態與社會組織的附庸,既不能夠產生獨創的宗教思想,又不能夠形成獨自的宗教組織,僅僅是徒具宗教的形式而已,從古至今的所謂邪教就是這樣的一種準宗教。如果遠遠地超過了這個度,宗教就更不是真正的宗教了,只是一種超級宗教,在高踞其他意識形態與社會組織之上的同時,使宗教思想成為唯一的思想,壟斷了人們全部的話語權,因而宗教經典成為思想存在的最高權威,並使宗教組織成為唯一的組織,徹底控制了社會生活,從而使教會成為社會權力的最高權威,使宗教走向國教化甚至國家化,以最終促成神權國家的產生。
無論是宗教的國教化,還是國家化,儘管因宗教的地位過於迅速地政治性提高,而在一定時期內似乎予以了宗教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當宗教一旦成為國家官方意識形態的唯一表達時,宗教思想的活力與宗教組織的功能將被完全固定化,這時,它將反而敗壞經典與教會的宗教地位與聲譽,使之成為國家權力的裝飾品,乃至遮羞布,結果自然會大大地有損於宗教的正常發展。只有在宗教與人類文化保持著正常關係的前提下,無論是民族宗教,還是世界宗教,才有可能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保持同步,由傳統社會之中的傳統宗教向著現代社會的現代宗教轉型。
關於這一點,從宗教史的角度來看,基督教無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這首先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