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春風拂欄(致村官,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在中國南北交界處,有一座東西走向、綿延起伏的大山名叫蜀山。一條南、北走向的大峽谷將蜀山一分為二。東半部稱為東山,西半部稱為西山。

東、西山的中部各有兩個半山高的豁口。東西豁口各有人工開鑿的石梯方便行人上下山。

一條奔騰洶湧的大河穿蜀山中部大峽谷而過,自北向南晝夜不停地流淌。該河名叫龍河。

二十世紀初,原來一片荒涼的蜀山南北兩麓,得山川草木之秀、舟楫水利之便,又是南北交通要衝,興起了兩座小集市及一些村落。

民國初立,先在此設立蜀山鎮,統一管理蜀山南北兩麓的集市和村落;後設立中都市,市政府駐地為蜀山南麓。兩鎮和中都市歸Y省管轄。

隨著經濟的發展,在蜀山的東西兩側,各自興起了一座小城鎮,名叫東、西鎮。東、西兩鎮分屬於X省和Z省管轄。東、西兩鎮與南、北兩鎮雖然“近在咫尺”,但因為大山的阻隔,交通極為不便,用“遠在天涯”形容並不為過。

俗話說,天下名山佛道佔,蜀山也不例外。西山為佛教聖地,建有南、北廟;東山為道教聖地,建有東、西廟。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軍閥割據,中都市和蜀山鎮被一分為二。以蜀山為界,設立南、北兩鎮和楓丹、白露兩市。北鎮屬於楓丹市管轄,南鎮屬於白露市管轄。東、西兩鎮的行政區劃保持不變。後人用“蜀山中斷龍河出”、“一山挑三省、雞叫四鎮聞”這兩句俗語來概括兩鎮的地理狀況。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南、北兩鎮有田、雒、清、守四大地主。為了爭奪兩鎮地區第一把交椅,四人使出了渾身解數鬥法。結果,以清姓、守姓地主的勝利而告終。敗北後的田姓、雒姓地主飄洋過海到臺灣發展,分別創辦了家族企業田氏公司和雒氏公司。

除了地主階級內部的鬥爭外,兩鎮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異常激烈。農民階級的代表人物餘(南鎮人)、肖(北鎮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清、守兩家為代表的地主階級進行了剝削與反剝削、壓迫與反壓迫、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民族矛盾和民族鬥爭上升為主要矛盾和主要鬥爭。為了保家衛國,兩鎮地區的國民黨正規軍及餘、肖領導的蜀山抗日遊擊隊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兩鎮成為埋葬日本侵略者的“墓地”。

此時,清姓地主家庭的少爺“清弟”背叛了自己的階級,參加了蜀山抗日遊擊隊,擔任偵察員,化名“潛龍”;守姓地主家庭的姑娘“守妹”參加了國民黨正規軍,擔任偵察員,化名“飛狐”。

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兩人多次並肩作戰。為此,“潛龍”、“飛狐”上了日本侵略者的黑名單。在長期的鬥爭中,兩人產生了感情。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內戰開始。“潛龍”和“飛狐”各為其主,反目成仇,成為不共戴天的死敵,必欲除對方而後快。

兩鎮解放前夕,“潛龍”發現了“飛狐”的蹤跡後,一路追蹤,把“飛狐”逼到了懸崖邊,奉勸“飛狐”繳械投降。沒想到,“飛狐”向“潛龍”舉起了槍。

當“飛狐”的槍管冒出一股黑煙後,“潛龍”不得不叩響了扳機。兩人同時死亡。清弟的哥哥“守哥”、守妹的姐姐“守姐”將兩人的屍體收斂後,為兩人守墓、清掃墓地,人稱‘清道夫“、“守墓女”,為兩鎮一大景觀。

“飛狐”死亡後,其陰魂不散。她的死黨和後繼者繼續在兩鎮從事顛覆和破壞活動。與此同時,“潛龍”過世後,他的戰友們接過“潛龍”的手中槍,與潛伏和派遣的國民黨特務展開了反顛覆、反破壞鬥爭。

由於兩鎮人員結構複雜,被*者居多;地形複雜,溝壑縱橫,地下又有地道和溶洞,藏人容易尋人難,反特防諜任務特別艱鉅。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7、引言之人生百態

歷史進入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兩鎮翻身得解放的農民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視兩鎮為人間“樂土”,農業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為了抗禦自然災害,增加糧食產量,兩鎮農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走互助、合作等集體主義道路。

五十年代中後期,兩鎮人民高舉“三面紅旗”,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所謂“三面紅旗”,是指“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總路線”是指“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方針;“大躍進”指以趕英超美為目標,開展工農業生產上的大躍進。“人民公社”是指“政社合一、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農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劍扼虛空

圈圈

戀君心之美人如花隔雲端

醉夢笙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應該沒問題(主排球)

二無

第一狂妃:廢柴三小姐

豆娘

花開春暖

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