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隱蔽的歷史,敏兒不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郅支單于互攻不斷,公元前54年,兩個單于窩裡斗大戰,兩敗俱傷,同時向漢朝乞援,遣子入侍(送兒子當人質),同時依舊例請求和親。

唐朝詩人戎昱有詩嘆曰:“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另一個詩人蘇鬱就更損,他作詩道:“關月明懸青冢鏡,塞雲秋薄漢宮羅,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胡雛虜更多!”

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希望入朝朝見漢宣帝。漢朝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其所經過的州郡道邊皆整齊地陳列甲騎,皇帝在甘泉宮親自接見他,寵際殊禮,位在諸侯王上,賜單于冠帶衣裳,黃金璽印,佩刀弓矢,錦繡綺谷雜帛。皇帝於長平接見單于,令群臣及各國使臣列觀。漢宣帝登渭橋,眾人夾道歡呼萬歲。一個多月後,呼韓邪單于歸國,漢朝遣一萬六千騎護送他直到朔方雞鹿塞,又派人運送軍糧,出兵幫他誅除不附之人。西域諸國見匈奴降服中國,都望風使舵,紛紛向漢朝臣服。

呼韓邪單于的哥哥郅支單于西移後,兼併匈奴支部,又擊破烏孫、烏揭、堅昆、丁零等國,並定都於堅昆故城。由於怨恨漢朝幫助呼韓邪單于,距離漢地又遙遠,郅支單于開始對漢朝不恭敬,常常藉故困辱漢朝使臣。漢元帝初元四年(前45),郅支單于派使臣到長安,要求作為人質的兒子回國。

朝廷想派遣衛司馬谷吉送郅支太子回國,御史大夫貢禹等人認為郅支單于所在絕遠,又歸化之心未彰,建議朝廷使者送郅支太子到邊塞就可以。谷吉也是個倒黴蛋,飛蛾撲火,自己上書表示:“中國與夷狄的恩義綿延不絕,現在已經在國內養其太子十年,德澤甚厚,如果不把人送到老家,有棄捐不顧的意思,會使匈奴忘記前恩而生怨心。我有幸能成為使臣,肯定要勇敢前往。萬一匈奴殺掉臣下,肯定會畏罪遠逃,我國邊境就會安寧清靜。死掉一個使臣而使百姓安樂,正是為臣所願。”漢元帝以谷吉上表宣示群臣,貢禹等人仍堅持不可,認為谷吉去匈奴內庭肯定會為漢朝取悔生事。右將軍馮奉世認為可以,漢元帝就派谷吉等人出使匈奴。

漢使迢迢千里把郅支太子送回國都,這位單于不僅不領情,還憶起這幾年漢朝不幫自己卻偏向呼韓邪單于的舊怨,一怒之下把谷吉等人殺掉。郅支單于痛快過後,細想已經和漢朝鬧翻,呼韓邪單于又在近外覬覦不已,就率眾往西直奔康居。康居國王和郅支單于互相嫁女於對方,成為姻親。康居國王的原意是想狐假虎威,依靠郅支單于的影響威嚇鄰國。郅支單于多次借康居兵攻打烏孫,殺略搶劫,烏孫不敢抵抗,空邊千里無人居住。郅支單于打勝仗後更加驕橫無禮,尋茬怒殺康居國王女兒及貴臣、人民幾百人,有的殺掉後甚至肢解扔入河中。又強迫康居國人替他建築城防,遣使威脅闔蘇、大苑等國給他進貢。漢朝三次派使臣向郅支單于索取谷吉等人屍骨,郅支不肯,還困辱使者,百般欺罵。

建昭三年(前36),說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豪言壯語的主人公陳湯奉命到西域。陳湯,字子公,好讀書,善屬文。他年青時家裡很窮,常常四處向人借錢度日,同鄉人很討厭他。到長安後,富平侯張勃看中他的才能,於元帝初元二年上薦他為茂材。陳湯做官心切,父死也不回家奔喪,為司隸所究,連累得張勃也被削奪封戶二百。根據漢法,陳湯不孝應下獄,後來因為他確實有才,被推薦為郎官。陳湯自己也覺得在都城待著很沒面子,多次上書請求出使外派。正趕上甘延壽為西域都護,他就以西域副校尉的身份一同去往邊塞。

陳湯為人深沉智勇,“多策謀,喜奇功”,一路上每經過城邑山川,都要登高望遠,觀察地形。到西域都護治所以後,陳湯對甘延壽說:“夷狄之人畏服強者是他們的天性。西域本來就是匈奴的地盤,郅支單于又威名遠聞,不時侵陵烏孫、大宛等國,又常常為康居國出主意四出劫掠,假設他哪天滅掉烏孫和大宛,挾眾四處擴張,數年之間那些向漢朝進貢的城郭國家肯定都會被他滅掉。而且郅支單于為人剽悍兇猛,喜好征伐,屢戰屢勝,長久姑息,以後必為西域大患。郅支單于雖然所在絕遠,但匈奴傳統上沒有堅城勁弩的守備,如果我們調發屯田兵士,加上烏孫國士兵,出其不意直攻其城,他跑也沒地方去,守城也不足自保,千載之功,一朝可成。”

甘延壽覺得陳湯的話很有道理,想上奏朝廷請求發兵。陳湯說:“朝廷那些公卿大夫議事,都是空講道理侃侃而談,肯定不會依從我們的計謀。”甘延壽堅持要上奏。正巧那些日子這位西域都護久病不愈不能聽事,陳湯自己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魚崽崽今天也想養霸總

聞聲有無

隨身帶著ipad

絢爛冬季

殿下我只是你的護衛

蝴蝶的出走

男神,過氣不候

卷耳

六零小甜妻

修身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