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困惑--圍城內外現代女性憂思錄,月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孩子們的自由問題,包括性方面。他們儘量遷就子女們的行為。性革命浪潮還未過去,有些少年躲在廁所裡偷偷抽菸,把薩特的小說《噁心》藏在抽屜裡讀,都相信人們不久將親若兄弟。城裡有避孕九,但禁止吃。膽大的新潮女子偷偷到計劃生育處弄到這些藥丸,小夥子買避孕套,到店裡買橡皮球,還向婦女要藥。

大夥都夢想進大學,以便結交異性朋友,小夥子偷偷溜進姑娘的宿舍……做父母的早已忐忑不安,惶惶然抓緊時間管教子女。青年們悄悄交談男女做愛的奧秘,講究夫婦義務的時代已經過去。

女大學生在父母的管束下,不是偷偷地流產,便是堂而皇之地結婚。她們一見鍾情,隨便做愛,不是在校園的山上而是在床上做,多好玩!好像施了魔法,瞬間就從少年變為成人!

面對這種危機,做父母的採取兩種態度,一種是不得不違心地為子女們張羅婚事,準備好兩個房間,因為這對小夫婦很快就要生兒育女啦!

另一種是呵斥子女:“讀完書再談戀愛,不要虛度年華,理智一些!”但這種鴕鳥政策是危險的,他們不久便發現兒女們長大了,木已成舟,只好將就啦,幸而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早婚的那些女大學生過早地失去青春,雖沒經過戰禍,卻備嘗鍋、盆、碗、碟、奶瓶、尿布之苦。

她們指望志同道合,攜手前進,但眨眼之間幻想宣告幻滅。他們擺脫了父母管束卻被自己的兒女束縛……初戀的美夢碰到現實便化為泡影,夫婦共同生活10年。

15年之後,還能存下多少幻想!

美國巴特里克。巴佛爾·德爾夥寫的第一部小說《黎明的孩子》描述的就是一對早婚夫婦,男主角特里斯當,女主角卡米爾,年齡15至17歲,他們相愛,由於孤獨和無聊,他們的戀情迅速發展。當時他們正在療養所治療肺病。他們太不謹慎了。不久,卡米爾懷了孕。她明白自己不久於人世,這個將出生的孩子將是使她話下去的希望,而他也不想她失去寶貝。孩子生下來,卡米爾死了。特里斯當獨立撫養孩子。他對生活失去興趣,小生命常使他憶起已死的初戀。他過量酗酒而中毒,他無法駕馭自己的命運,終於自戕了事。

作者巴特里克是四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尚在幼年。他談論他是怎樣構思這本小說的:我創作的小說以初戀為主題,我早就醞釀這個主題了。

青少年時期已撰寫了初稿,現在不過是朝花夕拾而已。

我十分了解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對青少年來說,生活是不好對付的,誰也難料自己會出什麼事。尤其是感情生活、愛情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對於他們都是新鮮的。他們缺乏生活經驗,父母的勸告又聽不入耳,時常瞞住父母胡作非為……我是在書堆中度過青少年時代的,我生性膽怯、內向、靦腆,沒有朋友,不和任何人來往,我只和小說(那時流行袖珍本小說)裡面的人物聊天。

我不瞭解外界的生活和人情事故,在女孩子面前噤若寒蟬,拘謹笨拙,但又熱衷於狂飄式的生活,走向極端,多愁善感,幼稚。

卡米爾不是這種年齡的化身:她年紀輕輕就懷了孕,身體孱弱,重病在身。我認為懷孕的婦女很值得描寫,有些男子為此狼狽不堪……,我覺得這個主題不錯。此外,我喜歡孩子,喜歡做父親。

我的書又是描寫生與死的,主人公的生活經歷跌宕曲折。卡米爾去了,愛情完了,特里斯當萬念俱灰。他認為他們的初戀是一生中最美好、最強烈的感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只是憑主觀願望培養孩子,方法生硬古板。他疾病纏身,把性愛看得高子一切,他不像成年人那樣恐懼死亡,卻盡知及時行樂的重要。

女主人公卡米爾在六十年代初期算得上是很開放的女性。她預感在世之日無多而早熟,那個時候未婚生育是聳人聽聞的非同小可的大事,她可真是個反叛性格的女性,現在對這類現象已經司空見慣(城裡人對此仍認為是愚蠢的,軟弱無能的表現……)過早體驗人生對青少年是有害的,早婚的女大學生缺乏生活經驗,造成種種惡果的不乏其例。

18歲便結婚成家未免為時太早。美國電影編導奧裡維·諾林編導的第一部影片《告別學校》反映的主題便是這個。

三年前這部電影獲得成功。影片中的主人公才15歲。作者本人很早就做了父親,但他對早婚卻是肯定的。

我和父母的關係不好,因此我很早結婚另立門戶,在新的家庭裡尋找溫暖。我編導的電影反映了這個主題,孩子們由於缺乏父母之愛便另起爐灶,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