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部分,努爾哈赤私密生活全記錄,打死也不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努爾哈赤從二十五歲出兵開始,雖然打著為報父祖之仇的旗幟,骨子裡早已把奪取明朝的天下,當作自己的“射天之志”。在努爾哈赤看來,瀋陽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實現這一遠大政治目標的根據地了。
努爾哈赤向來是說幹就幹的,他決心不惜“一時之勞,惟遠大是圖”,再次遷都。
天啟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三月,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來瀋陽又叫“盛京”。
按照努爾哈赤的命令,八旗士卒全都駐紮在瀋陽城裡,又招募良工巧匠,對瀋陽城重加修築,建造宮殿,把瀋陽城開了四門。
中置大政殿,又名篤恭殿。前殿名崇政殿,後殿名清寧宮;東有迎風樓,西有飛龍閣。又蓋了十五亭等,樓臺掩映,金碧輝煌,雖是塞外都城,不亞大明京闕。
不久,努爾哈赤帶著六宮后妃,滿朝文武,一齊來到瀋陽,住進宮裡,便終日與大妃烏拉氏、小妃納澤等飲酒作樂。
大貝勒代善與其弟兄十幾個人,不是去上林裡打獵,便是去校場練武,玩得也很開心。
孫承宗到山海關上任以後,從遼陽、廣寧失守中,總結出一條覆車之鑑,那就是:“選邊將,重將權。”
為了申明自己的觀點,並用這條經驗教訓藉以警醒皇上,孫承宗寫了奏表給天啟帝。隨後便開始了遴選將領的工作,透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對性格沉雅又有先略的傑出將領袁崇煥越發器重。
兩人對遼東的局勢,對兩遼的防務,以及對後金的作戰方案,都有共同的認識。他們談得投契,一見如故。為了共築寧錦防線,二人密切合作,整日忙於練兵備戰,有時在一起切磋武藝,談兵論武,大有相見恨晚之慨。
袁崇煥,字元素,廣西藤縣(祖籍廣東東莞)人。父親袁懷山,本是明朝的一個將領,退役回鄉後以養花自娛,兼教兒子崇煥習文練武。
袁崇煥六歲上學,先練習了放箭,九歲以後,在習文的同時,兼學各路拳腳功夫。因為崇煥聰明好學,十四、五歲時候,便能打敗大人了。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天命四年),袁崇煥考中進士,到福建邵武任知縣。因為他為人機敏,膽子大,善騎藝,喜談兵,見人輒拜為日盛,對人慷慨,被稱為“熱腸之人”,深得閩中人士的讚許。
天啟二年(1622年,天命七年)的正月,袁崇煥單騎出閱塞外,旋升為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關監軍。
袁崇煥到山海關赴任後,又上表天啟皇帝,他在奏疏中一反文臣武將中普遍存在的悲觀、恐懼氣氛,力請練兵選將,整械造船,固守山海關,定可遠圖恢復。
在王在晉麾下的這段時間,由於袁崇煥盡心盡職,政績突出,又被提升為寧前兵備僉事。孫承宗到任之後,袁崇煥力主積極防禦,堅守關外,屏障關內,修築寧遠城,以圖大舉。這些主張與孫承宗不謀而合,時間不長,二人便成為密不可分的契友。從此,孫承宗與袁崇煥兩人志同道合,密切合作,共同修築寧錦防線,這且不提。
後金汗王努爾哈赤攻佔遼陽之後,曾向遼民下達剃髮的命令。努爾哈赤指使李永芳等要求做好示範鼓動工作。
還規定:大戶院室,每人只許留下衣服九件;中等人家,准許留下五件;下等人家,准許留下衣服三件。各戶其他的財物,都要一律交出,不準藏匿。這樣一來,八旗士卒以各戶收集來的衣服財物等,集聚在遼陽教場上面,堆得如山一樣地高。根據努爾哈赤的意見,全部分給八旗的大大小小的頭目以及蒙古的各部首領。
還有一項規定,原遼陽城的官民,要全部住到城北半部去,把城的南半部分空出來,留給後金的頭目們以及女真的軍戶居住。
一時之間,以鐵山礦為中心的,反對剃髮為號名的抗擊後金的鬥爭浪潮,很快波及到金、復、蓋、海四州,尤其是鎮江的鬥爭更為激烈,在遼南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反金勢力。
努爾哈赤搬進新都城瀋陽之後,一天,他帶著范文程在新落成的皇宮裡,東走走,西看看,非常高興。尤其對那大政殿和十五亭這兩座主體工程,十分滿意。
大政殿坐北朝南,雄偉壯麗,金碧輝煌。基臺周圍用雕刻著精美圖案的大理石壘砌,文飾生動,造形優美。臺基上矗立硃紅圓柱,正面有金色雙龍盤繞,玲瓏剔透秀麗,象徵威嚴吉祥。它為亭子式八角垂簷建築,殿頂滿鋪黃色琉璃瓦,緣鏡綠色剪邊,上列十六道五彩琉璃脊。
在大政殿左右列署為十五亭,即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