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世界通史,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訓練也越來越嚴格。受訓者經常舉行演習和表演,國王還親自到場觀看。有一種演習是分成兩隊進行搏鬥。在搏鬥的前一天晚上,孩子們要用小狗來祭神,據說是因為狗又機靈、又勇猛。祭完神,還要同公豬搏鬥一次。第二天,開始正式的搏鬥。雙方赤手空拳,沒有護身的披掛。搏鬥的時候,可以拳打、腳踢、用嘴咬,甚至允許挖對方的眼睛。經過殘酷的搏鬥,打倒了對方的孩子就能獲得榮譽。
少年團隊也進行語文方面的教育,教隊員讀書和寫字。但是,在全部教育過程中,這隻佔次要的地位。斯巴達人要求他們的子弟語言簡明,直截了當,從小就養成沉默寡言的習慣。有一次,斯巴達國王的兒子聽到雅典一位演說家說斯巴達人沒有學問,就回答說,先生,你說得對,在希臘人中,只有我們一點也沒有學到你那些壞品質。又有一次,一個國王給斯巴達國王寫恐嚇信,要斯巴達聽從他的命令,不然的話,就要把斯巴達變成廢墟。斯巴達王是怎樣回答的呢?他只用了一個字:請!後來,人們把這種簡練的回答叫做斯巴達式的回答。英語裡精練的這個形容詞(laconic)就是從斯巴達人居住的拉哥尼亞這個地名轉化而來的。
在少年團隊裡,隊員從7歲到20歲的10多年中,每年要受鞭打一次。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犯了什麼過錯,只是一種訓練。捱打的人,自始至終要面不改色、一聲不吭。不少人因為受不住鞭打而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