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網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5部分,德意志的榮耀,笑傲網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候,所有部隊就開始合圍,力求儘可能多的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而大縱深作戰最早的時候也和“閃擊戰”類似,但在我在研究的幾場關於蘇聯和其他國家的戰爭中,我發現,和對方攻擊的時候蘇軍根據自身裝甲部隊數量多、戰役規模大等特點,按照歐洲地形特點進行了發揚。從戰術表現上來講就是,使用大量裝甲部隊。從多個突破口——閃擊戰通常僅有幾個——同時向敵方深遠縱深推進,在推進過程中,突破部隊並不與對方的部隊糾纏,而是迅速佔領對方重要地點如工業區、交通樞紐等,從根本上破壞對方地工業、戰爭潛力——這裡的作戰物件不一定就是國家,也可以是規模龐大的戰鬥叢集。其中以日俄諾門坎戰役和芬蘭的卡利累阿戰役為代表。由於大縱深作戰是以徹底摧毀對方的戰爭潛力為目的,因此與“閃擊戰”相比,其具有更大的威脅力。但從世界範圍來看。有能力實施大縱深作戰的也只有我們和美國而已。因為這種戰術要求數量龐大地裝甲部隊和兵員數量。只有像我們這種各種實力根基雄厚地大國才玩兒得轉。”說道這裡。季明忽然笑了起來。
但是這個笑聲卻讓旁邊地隆美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過了好一會兒。這位沙漠之狐才繼續開口道:“將軍,但是我認為閃電戰和大縱深突擊在理論上都是一樣。因為他們都口,然後再採取突擊的方式,唯一的是突擊的縱深不同罷了!”
“不!”季明伸出一根手指重重的搖晃了幾下,然後緩緩的開口道:“兩者之間有著很大地不同!閃電戰一般把裝甲部隊用於突破敵人防禦,並在突破之後向縱深發展,突破口由後續的步兵部隊鞏固。配置一般是快速裝甲部隊為第一梯隊。步兵為第二梯隊。裝甲部隊向對方的戰術或戰役縱深突破後就開始迂迴包抄,試圖對敵完成合圍。正因為在閃擊戰理論下,裝甲部隊要完成突破防禦、發展進攻和迂迴包抄多個任務,也就決定了作戰縱深最多隻能達到戰役縱深,當面對對方的大縱深防禦的時候,裝甲部隊便很難完成這麼多工,往往就會受阻。縱深進攻情況下,用於突破對方防禦陣地的是步、坦、炮、工以及空中力量的合成部隊。快速叢集則在突破口開啟之後投入。用於發展進攻。開始的時候兵力配置一般是合成部隊為第一梯隊,以裝甲部隊為主地快速叢集為第二梯隊,有時還會配置第三梯隊地快速叢集。這種情況下。由於快速叢集的兵力不必消耗在突破防禦上,因而就有能力隊更遠的縱深實施突破。所以,大縱深進攻作戰時,攻擊縱深一般至少能達到對方地戰役縱深,有時可能達到對方的深遠縱深。快速叢集突破後目的是完成戰略戰役合圍,而具體的戰役戰術合圍往往是合成部隊以及部分快速叢集來完成。這種進攻樣式需要極大數量的兵力兵器準備,並對後勤有極高的要求,畢竟這麼多部隊要進攻幾百公里,後勤保障的需要量不是開玩笑的。
很顯然大縱深的規模要比閃電戰大得多。因為大縱深要求在一線的部隊要足夠多,而用於補充和擴大戰果的後續部隊也要足夠多,這樣一來的打法
聯這樣的大國才能適用;而閃電戰是要求在第一波次儘可能多的戰鬥力,用於第一波次攻擊的一線部隊要足夠多,而後續的部隊只要能補充先遣部隊的損失即可,這樣一來的部隊不可能在第一次攻擊以後擴大戰果,所以閃電戰的關鍵就是要使投入第一次攻擊的部隊獲得最大戰果,爭取最大勝利,一旦失手,失敗將是必然的。由於在突破時使用了大量的兵力,因此閃擊戰不太注重對敵方地區的佔領。這就是為什麼“閃擊戰”在蘇聯無法取得決定性作用的根本原因,因為蘇聯太大,儘管德軍不停的合圍,但仍然無法完全消滅蘇聯的戰爭潛力。
進入戰爭的第三個階段以後蘇軍的作戰條例中認為雙重包圍是大規模成建制殲滅敵人的最佳方法。為了達成此目標的戰役分為5步驟:突破敵軍戰術防禦地幅;投入縱深突擊部隊擴大突破口、分割、合圍敵軍;建立包圍圈的對內正面和;建立包圍圈的對外正面;繼續進行下階段戰役。一般來說為了集中完成這樣大規模的合圍作戰所需的兵力,蘇軍通常是安排至少兩個方面軍共同來完成的。在這樣的合圍戰役中各方面軍都將自己的部隊分為“突擊叢集”和“機動叢集”兩類。蘇軍通常將加強有合適的加強兵器和專門的任務部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作為首次進攻的部隊,這些部隊將負責突破敵人戰術防禦地幅。機動叢集將用於投入突破口對敵軍構成合圍,形成合圍對外正面並進行下一階段戰役。戰役第一梯隊中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或者第二梯隊的集團軍將形成合圍對內正面。”說完這些,季明微笑的看著對方:“現在你明白了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