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最後一百天,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確定了它們的位置:克姆尼茨以南十五英里。

九架“蚊”式轟炸機全體向西北方急轉,等待著四分鐘內即將擲出的綠色曳光彈。正當他們下降時,雲層開始慢慢地散去——和預測的一模一樣。德累斯頓上空覆蓋著的屏障似乎正被人故意拉走。

儘管德累斯頓並非一個不設防的城市,但是,它只經歷過兩次相對規模較小的空襲。一次是1944年10月7日,當時,三十架美國轟炸機襲擊了鐵路調車場,炸死四百三十五人。另一次是1945年1月16日,那天,一百三十三架美國“解放者”式飛機襲擊了差不多同一個目標,炸死三百七十六人。後來,又響過幾次空襲警報,結果都是虛假警告,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德國已同盟國簽訂了一項秘密協定:如果德國不破壞牛津,那麼德累斯頓便不會遭到攻擊。畢竟,這個城市的軍事價值不大,而城中的諸多博物館、教堂以及其他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已被公認為世界的建築寶藏。 。。

第四章 霹靂行動(7)

謠言四散。傳說盟國已空投了很多傳單,允諾不會轟炸德累斯頓,因為其將成為戰後德國的首都。這顯然是假的。但是,這一切騙取了六十三萬常住居民暫時的心安。2月13日晚上,儘管東部前線慘敗,城中卻瀰漫著喜慶的氣氛。這是齋戒節的星期二,德國人最喜歡的節日。當第一聲“布穀鳥”警報在十點左右響起時,很多孩子還穿著狂歡節的盛裝,人們還都興猶未盡。對於全城沒有一個鋼筋混凝土的防空洞的現實,幾乎沒有人擔心。

市民們的安全感也感染了來自東部以及柏林和德國西部的幾十萬難民。鐵路候車室裡塞滿了這些流浪者和他們成堆的行李。公共建築物擺滿了臨時的睡鋪。難民如潮水氾濫,就連可愛的德累斯頓大花園——和紐約中央公園的大小差不多——都滿布著帳篷和匆忙搭起的小屋,以安置將近二十萬的難民和奴工。

從東部開來的最後幾列火車擠進了火車站,而從前線通往這裡的公路上,仍黑壓壓地塞滿了步行或乘馬車、汽車、卡車的難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變得越來越臃腫。現在,德累斯頓有大約一百三十萬人,其中包括數百名英美戰俘。

這座城市的空防非常可憐。令人望而生畏的防空大炮醒目地安放在四周的山岡上,它們只是紙造的贗品。真正的大炮已被徵用到了東西兩線,只剩下了空空如也的混凝土發射臺。

空軍的空防也好不到哪裡去。設在法國的中央預警通訊系統早已被盟國俘獲。當五號機組的二百四十四架“蘭開斯特”式轟炸機出現在德國境內的警報系統的螢幕上時,已無法判斷它們的目標為何。而片刻之後,又有三百架哈利法克斯轟炸機出現在螢幕上,它們將對萊比錫正南的一座煉油廠進行空襲,不過真正的目的卻是轉移敵人的注意力。它們成功了,因為德國人始終不知道哪組飛機才是主攻。也可能兩組飛機都是佯攻,因為“轟炸機”哈里斯還有另外四百五十架轟炸機可以支配。

德國第一殲擊師駐紮在德累斯頓以北幾英里的克洛切。此時,他們準備保衛這座城市。然而,由於不知道該把他們有限的幾架殲擊機派往何處,他們不得不等待敵人的航線確定。二百四十四架“蘭開斯特”飛越萊比錫,然後掉頭徑直飛向德累斯頓,這時,保衛者們終於可以開始行動了。直到晚上九點五十五分,第一殲擊師才得到命令,緊急派出夜間殲擊中隊。當這些飛機起飛時已經太遲了。先遣測位機已經投下了綠色曳光彈。

主投彈手史密斯此時正在接近德累斯頓。他第一次打破了無線電裡的沉默。“控制者呼叫訊號長,能聽到我說話嗎?完畢。”

領頭的“蚊”式轟炸機上,訊號長回答說,他聽得很清楚。

“你到雲層下面了嗎?”史密斯問道。

“還沒有。”他回答。

主投彈手又問是否能看見先遣的綠色曳光彈。

“是的,我能看見。雲層不算太厚。”訊號長回答。他很快飛到了目標上空,驚奇地發現竟找不到一盞探照燈,也沒有一發高射炮火。他可以看見下方有幾座橋樑,正優雅地橫跨在德累斯頓中心的易北河上。易北河蜿蜒而流,將新城區和老城區分開。這幅景象讓他想起了希羅普郡、赫裡福德和勒德洛。

他低低地從鐵路調車場上空掠過,只見一輛冒著煙的機車停在一幢大樓附近,他猜那便是老城區的中心車站。他開始從兩千英尺的高空向著一座體育場俯衝(附近還有另外兩座)。“這裡是訊號長,發現目標。”他呼叫道。在距地面八百英尺處,彈艙門開啟了,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