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扛老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五零一章:為你師,為你夢,鍛仙,新兵扛老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佛的故事沒有後半截,縱有也不會流傳下來。阿玉姐聽出這番話的著力處,緊鎖眉頭,陷入深思。
靈機旁邊看著看著覺得有點好笑,不計前嫌說道:“明擺著的道理,學誰不能學和尚,四大皆空,都空了還活著幹嗎,和我一樣死掉乾淨。”
“閉嘴!”
靈機生來無法無天,曲解甚至汙衊佛門真意,阿玉姐憤恨但不想理他,回頭說道:“此前仙長言道,天以大力壓制惡念,失敗人性崩潰導致善念不存,度災關鍵在於守性如一,不為惡念侵蝕心神;既然善舉引發人性貪婪,如何守性?”
十三郎說道:“善舉的確可能造成惡果,惡行也能轉為善道,這都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拿自身精血當藥物使用,空有善心為寵溺事,並非善舉。”
阿玉姐問道:“究竟何為善舉?”
十三郎說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魚為寵溺,授漁方為善舉。施恩不圖回報為德,施恩圖報是公道,好比欠債還錢一樣,無所謂善惡。佛救了鴿子是善舉,割肉喂鷹就是惡行,惡行推助惡心,勢所必然。以身飼虎更荒唐,本質是為犧牲一人代價去救助另一人,若他不是佛就死了,絕不能效仿。”
阿玉姐聽出這是在說自己,爭辯道:“一點鮮血救一條命,值得。”
十三郎說道:“價值衡量或許如此,然而情勢不同,衡量價值不能只看表面。救人性命,被救之人首先要做到盡心盡力;具體到你這裡,人性不全無德無法,救一條性命。染黑一群人的心。”
不等阿玉姐反駁,十三郎繼續說道:“沒有黑就無所謂白,人性不全造就了大家對施恩、獲助習以為常。根本不理解那種行為多麼珍貴。那我本人來說,六歲起獨自山野求活。見過不少在山裡居住的人,到過不少像這樣的寨子,人數少則數十,多者上千,無論多寡,男女老少全都精通山野生存之道,無一不可戰。要知道那個世界比這裡兇險多了,有野獸成精實力強大。但只要不遇到特別重大的災禍,便能憑藉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還是那句話,自助方可得天助,捨命救人在那個世界裡很常見,但不像此地這樣助長貪婪,原因便在於此。你們兩百人的寨子,能獵能戰者不超過五十,多數技藝不精,性格疲軟,貪逸懦弱;這樣的人遇到挫折便思退卻。碰到困苦怨天尤人,一旦受傷......馬上會想到喝你的血。”
“人性有惡,惡可長力亦可助善。原本就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面,天道不明白這個道理,用意志將其鎮壓,最終導致如此局面。和順時候,這些弊端體現不出,秩序尚可穩固,一旦遇到問題、比如今日災害,整體關係在極短時間內崩塌。”
“你的行為與之異曲同工,以往之所以不爆發。只是缺少誘因罷了。”
對著阿玉漸漸變色的臉,十三郎冷漠說道:“虧得山野居住本就清貧。可爭的東西不多,若以此種方式活在繁華人間。這個寨子早就因為*而大亂,不可能存續到現在。”
阿玉姐臉色蒼白說道:“如仙長所言,該怎麼做?”
十三郎放緩語氣說道:“與天鬥之前必須明白,縱然竭盡全力,最可能的結果仍是徒勞。”
阿玉姐沉默了一會兒,堅定說道:“但有一絲可能,妾身願為之付出一切。”
“你不明白。”毫不客氣打斷她的話,十三郎冷冷說道:“你需要做的不是全心投入無怨無悔,而是樂在其中心在事外。你要讓自己成無歡喜,敗無怨艾,遇艱難不會退縮不前,遇質疑不要怨天尤人;因為這是你自己願意做的事,而不是為了別人。”
“幫人助人,為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殺人奪命,為的還是自己;捨身棄命,最終成全的依舊是自己。你要把情、德、法傳授給他們,自己不能被規矩束縛。”
“本質上講這是私心,以私心為公事,因為你要實現的、堅持的、得到的都與普通人不同。佛說:要感謝那些你幫助過的人,因為他們給了你機會提供幫助的機會。此種作為看似大德,實為私謀,道理便在於此。”
“現在的你不會明白這句話的真正意思,看似堅定從容,實則猶豫遲疑,好比赴刑慷慨就義,了不起是個獻身之舉。”
“天人之戰,需真正做到酸甜苦辣,盡屬我願;成敗得失,皆為正果;生死輪迴,難隔我意;前塵後世,志在本心。”
神情陡然嚴厲,十三郎斷喝開口,入耳發聵。
“問問自己,你做不做得到!”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