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3部分,奇術之王,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戰時的殖民地現象。大不列顛帝國、法蘭西帝國曾在全球擁有無數殖民地,不斷地壓榨殖民地政府,獲取了大量的珍惜生產資料,才造就了英、法兩國光芒不朽的輝煌歷史。
“果然是高見。”我不動聲色地說。
“具體而微,放眼現在,我就要以全湖之力,豢養一龜一蛇,天天吸收龜蛇精華,以龜蛇之壽的大吉之數來供養自身,達到長生的目標。你說,這樣會不會有效?”他問。
他的如意算盤打得不錯,但大明湖是屬於全城百姓的,不是某個人養龜養蛇的池塘。
“好主意,我猜一定有效。”我回答。
他大笑起來:“你果然很坦誠,與其他中國人不同。張全中那麼推崇你,一定大有道理,哈哈哈哈……”
我向湖上一指:“我猜,龜和蛇已經養得差不多了吧?”
他點點頭:“對。”
我搖頭微笑:“你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身為木命卻以水中生物去補足元氣,這有用嗎?”
他臉色一變:“你說什麼?我不懂。”
我彎腰提起一根魚竿,猛地一拗,魚竿啪的一聲從中折斷,雙雙插入右側的樹身,入木半尺有餘。
千手佛慘叫一聲,單手捂胸。
幾乎在同一時間,樹身與他的胸口一起鮮血迸流。
我沒有進一步動作,只是用鄙夷的目光逼視著他。
老濟南人都知道,環大明湖一圈的樹木、花草、石頭、昆蟲都有很長的歷史。樹百年而成精,花千年而為妖,石萬年而有命,蟲隨滄海桑田三變而為聖。
至於水,全都是迴圈流動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所以,水不可能產生某種異變,與禪宗先祖的面壁、面火有著本質的區別。
扶桑奇術師不是白痴,既然要找助力修行之地,豈會捨棄這兩棵古樹而選擇流水?
中外典籍之中都有藉助於古木修行的例子,由人樹雙榮變化至人榮樹枯、半榮半枯,最後抵達“人樹雙枯”之禪,將人與樹的精氣神完全融為一體。
既然是藉助於樹木修行,那麼自身就像這柳樹一樣,極易受創且沒有太強的防禦能力,只能靠迷幻術來牽制敵人。
我一到百花堤,已經聞到了對方借巨樹修行的氣息,所以並不急於動手殺人,直到此刻,才揭破千手佛的偽裝。
“我太輕敵了,我太小看了你……”千手佛背靠大樹,痛苦地*著。
“就算不輕敵,你也沒有任何防禦手段可用。你們日本奇術師在戰爭中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已經變得無比驕縱,看不起所有中國人。我不殺你,等你從巨樹上獲得的營養都流進湖裡,然後慢慢枯萎而死,就像這兩棵樹一樣。”我說。
驕兵必敗,無論是戰場上還是奇術界,都是同樣的道理。
日本既然有“扶桑”之名,那麼必定是“尊木”的民族。而且,在五行學說中,東方屬於“甲乙木”的木位,最適合也只適合修行“木”禪。
如果能想通這些表面死板淺顯、內裡卻高深嚴謹的道理,那麼對敵時就輕鬆多了。
我在石堤上坐下,任由千手佛的*聲高一陣低一陣地響。
靜官小舞的話並未成真,迄今為止,我還沒有遭受心魔的困擾。
大明湖是濟南人乃至山東人最熟悉的風景,到了此地,感受水光樹影的同時,都會想到乾隆皇帝與夏雨荷的愛情傳說。
“已經做了很多事,殺了很多人,接下去,究竟殺到何時才是盡頭?”我內心有個聲音在喃喃低語。
人活著總要有個目標,沒有目標,再偉大的強者都只會茫然若失。
在2016年的濟南城,我的目標是擊敗各方勢力,獲得神相水鏡。同時,我要尋回深陷地底的鏡室,找回唐晚。在這個基礎之上,揭開鐵公祠慘案的真相,向所有的黑衣人討還公道。
那目標很明確,強敵環伺之下,必須殫精竭慮,步步謹慎,與身邊的朋友們同生共死。
那麼,在這裡,我的目標又是什麼?
張全中曾囑託我“帶走靜官小舞”,其潛臺詞是“保護好她”。如果這是我的目標之一,那真的是太難了。
現在,千手佛奄奄一息,刺殺四方敵酋的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鐵公祠的鴻門宴就要結束了。結束意味著死亡,因為九宮死符已經預言了一切。
“太難了,太難了……”我心底那聲音反覆地嘆息著。
縱觀歷史,是大形勢逼迫日寇不得不投降,而不是一人、一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