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9部分,奇術之王,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它們,似乎這裡面有某些東西吸引了我。可是,反覆觀看,照片與常見的老照片相比,又沒有太大差異。
“你的第六感很精準。”大人物喟嘆。
我拿起照片,再看了兩遍,然後倒扣在桌上。
在很多情況下,人的眼睛會因為慣性而產生“熟視無睹”的現象。這時候,將照片挪開,憑藉記憶力重溫照片上的景物,就能進行深度分析,察覺其非同尋常之處。
我沒有理睬大人物,而是緩緩閉眼,任由老照片上的一景一物在腦海中上下浮沉。
北水門是大明湖水的宣洩口之一,古時可以通船,供士兵出城打仗或者貨船運輸糧草。戰爭年代,水中不只有鐵柵欄,門口內側還有鋼板鐵閘,危急時刻落下,就能截斷水道,防範敵人潛入。
第二張細節照片上,水中似乎有一件東西,略微反光,似網非網。它具有阻隔作用,擋住了照相機鏡頭的一小部分,所以照片上所表現出的,並非完整的北水門。
“水中有東西,是一面鏡子,雖然擋住了北水門外面的景物,但反映其中的卻是湖水,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異常。”這是我的初步想法。
這種情況下,只有出入北水門時,才會察覺那鏡子的存在。
“如果它是神相水鏡,則任何人行經北水門之下,都會先撞到鏡子,接著就會重複人被鏡子吞噬的怪事。也就是說,有人特意選擇了一條隱蔽通道設定神相水鏡,其意圖一定是想神不知鬼不覺地消滅敵人,而又不引起敵人的群體恐慌。”我進一步猜測。
我睜開眼,大人物突然鬆了口氣。
“真是奇怪,這似乎是一個考驗?”我問。
大人物深深地點頭:“沒錯,就是一個考驗。如果你連這兩張照片都挑不出來,我們就會對你失去信心,後面的合作也不可能繼續下去。”
我冷笑一聲,搖頭不語。
“抱歉,這考驗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大人物說。
他已經是第二次向我道歉,原先的傲慢態度蕩然無存,只剩下無盡的欽敬之意。
剩餘照片中,又有兩張拍攝的是月下的曾堤。不出意料,在一處拱橋的上橋口處,那鏡子又出現了。
“既然有人拍到了這鏡子,拿到它,豈不是探囊取物一般?”我問。
大人物首先澄清了一點:“夏先生,照片來自二戰隨軍記者大野京玉,所有拍攝都是實地進行,絕無偽造。我當初也是懷著同樣的疑問去搜尋當時的資料,答案即是下面紙上說的內容。資料夾裡的資料都是從國家二戰檔案館裡取來的原版——就怕你懷疑其真實性。先請看那些文字,看完我們再討論。”
那些文字言簡意賅,使用漢字記載而非日文。
要知道,二戰隨軍記者大部分都是潛藏中國已久的日本間諜,個個都是中國通。他們的使命不僅僅是刺探情報,而且揹負著將來接管地方政府的重大使命。所以,這支特殊的間諜部隊由日本死忠高階知識分子構成,個個都是軍事、文化、民俗方面的全科專家。
大野京玉書寫的內容如下:“我拍到的並非鏡子,而是水泡一樣的東西,不可碰觸,一碰即碎。軍部電令中再三提醒,此類東西正是吞噬士兵的怪物。我不相信水泡食人,而是猜測它是某種中國奇術。軍部士兵雖然以忠勇著稱全球,但面對奇術,卻如冰塊墜入火爐,再堅硬,最終也得化成水。故此,我提議,向軍部求援,派更多戰地記者過來,把可能存在水泡之處找出來,最大程度地減少士兵傷亡。另外,建議向東京求援,將國內富士山奇術師門派中的精銳全都派遣到華北戰場,與中國奇術師決一死戰。中國人不是豆腐,而是皮筋,看似柔軟,實則頗具韌性。我們打敗了守軍,卻不一定能征服這裡的百姓。我相信,濟南城裡有太多滿懷仇恨的中國奇術師,我們佔領這裡,並非好事,而是像坐在一個燒紅了的爐子上。這種事一直髮生的話,我們最後一定會被燒成灰燼,無法向天皇盡忠。”
這是一份盡職盡責的建議,看起來,大野京玉是保皇派裡的死忠,字裡行間,全都是為了日本軍部的遠征計劃考慮。
“如果食人的水泡足夠多,中國人不費一槍一彈,就能殺盡佔領軍,奪回濟南城。”我頗感惋惜。
奇術是雙刃劍,而且世間之奇術都是成雙成對出現,有矛就有盾,有火就有水,有冰雪就有驕陽,有溪湖就有渡橋,彼此剋制,彼此消長,不會出現一邊倒的局面。
三支聯隊失蹤後,日本軍部一定做了最嚴密的防範,才遏止了那操縱神相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