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部分,女主播的秘密花園,白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藍這幅畫已經拿去參加市裡的‘愛我海城杯’兒童畫展了呢!”電話裡的陳念藍媽媽興奮地說道。
“希望藍藍的畫取得好成績。不知道下午您有空嗎?我想去採訪一下藍藍和你。”
“有空有空!歡迎過來!”陳媽媽高興地說。
放下電話之後,岑宇桐感覺這位陳媽媽對採訪的事特別熱衷。不過也可以理解,現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全面發展,能當小明星最好,就算不能,讓孩子上個鏡也很長臉。
岑宇桐幫陳媽媽找了個理由之後,便沒再想這事。畢竟,藍藍的畫是個新聞的由頭,她採訪的重頭還在後面的汙染整治調查。
她上網去做了些功課。錦裡區原來是惠陽縣的一部分,因“大海城”的戰略考慮才劃分成市級的行政區。所以在這個區域不但存在新舊部門交替的“三不管”;還有兩個不同地域的行政主管因為利益相關、互相扯皮推諉的情況。
從媒體的角度來看,依然希翼能以出色的報道,引起海城市政…府的關注,聯合各部門作業,全社會一同推動錦裡區的環境保護。
要怎麼才能做好報道?岑宇桐決定遵循新聞規律。先從現場走起。
當天下午,岑宇桐與李方義來到了位於市區的陳念藍小朋友家裡。陳媽媽很熱情地將他們迎進家門,而陳念藍則一直安靜地躲在媽媽身後。偷眼看岑宇桐。
羞澀的女孩,岑宇桐判斷。
陳媽媽拿出陳念藍的畫作原件讓岑宇桐他們拍。
岑宇桐在夏沐聲的手機裡已經看過這幅畫,但當時被夏沐聲的思維帶走,只掃了一眼並未多想。現下看到原件時,她竟有種莫名地壓抑感。明明線條和塗色都很簡單,透著兒童畫的拙意,但偏偏似乎不只於此。如若不是藍藍畫的真有其河。她覺得這更像是 “心理畫”,即能反映畫者內心世界的塗鴉。
李方義拍了些陳媽媽帶著藍藍畫畫的空景鏡頭,之後選了個背景做採訪。他們同時約了錦裡區環保局的相關官…員。沒有太多的時間和陳念藍做進一步的溝通。還好是岑宇桐挺有小孩緣,逗了她幾句之後,她便不再對鏡頭有不適之感。
“藍藍,告訴阿姨。你這畫。畫的是哪裡?”岑宇桐拿起畫,蹲下身問她。
陳念藍先是看了看母親,然後才小小聲地回答:“我畫的是……我的……家鄉……”
陳媽媽拍拍手鼓勵藍藍,一邊接過了話:“是的,我們家在原來的錦裡鎮錦上村,現在改成街道了,錦河啊,就從我們家門口經過呢。”
岑宇桐微覺不悅。說道:“謝謝陳媽媽,我想先問一下藍藍。等下我們再錄採訪你的部分,好嗎?”
陳媽媽忙道:“好好好,小孩子小,我怕她不會答。”
岑宇桐道:“怎麼會啊,藍藍是最聰明最乖的小朋友了。”她給了李方義一個繼續的手勢,繼續問陳念藍道:“這是家鄉的河?可是為什麼要把這條河塗成黑色的呢?”
陳念藍不自覺地望了望母親:“因為……因為……”她的臉漲紅了,一時說不出口,陳媽媽說:“快回答啊,告訴記者阿姨,說那條河本來就是黑的,你記得的河就是黑的,所以就畫成這樣了。”
都說童言無忌,可現在的孩子全被大人教壞了,小孩子不說小孩子該說的話,一套一套全是大人話。岑宇桐很不喜歡這樣的採訪,便又停了下來:“藍藍,你告訴阿姨,你畫這條河,是因為親眼看到過嗎?”
也許是看出來岑宇桐的不悅,這一次陳媽媽沒有打斷採訪。但顯然,陳念藍對母親十分依賴又有點害怕,憋了半天,斷斷續續地說:“我畫這條河……是家鄉的河……因為它本來就是黑的。我希望家鄉的河變白……那樣,那樣……”她偷眼看了母親一眼,才繼續道:“如果它變白變乾淨了,我就……我就重新畫一張。”
雖然磕磕碰碰,不過好歹是說出來了。
記者的採訪並非大眾想像中那麼簡單,很多采訪物件面對鏡頭就說不話來,或是他們準備好的說辭屬於“廢話”,對新聞報道無意義,這時候就得考驗記者的採訪功底了,如何才能誘導採訪物件進入狀態,讓他們說出有益於報道的內容?這是非常需要技巧的。
因此,新聞採訪中也出現了反面的極端,有些記者為了讓採訪物件說自己想讓他說的話,乾脆就寫個稿子,讓採訪物件照本宣科地念。
實際上,對陳念藍的採訪並不算特別成功,因為她的答案始終帶著大人的“影子”,但不論岑宇桐如何地誘導,她都再也說不出更順暢、更有用的話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