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部分,花之芬芳人生(重生之風雲再起的續集,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論就知道她不會無的放矢,但是自己國家的發明怎麼就成了中國的發明呢?
“林君,你是不是記錯了,中藥,中醫,針灸是我們韓國的國粹。”樸智賢溫和地說著,但是眼中卻閃過一絲的慌亂,為眼前女子自信的笑容。
不到黃河心不死,說得就是這種人吧!
開菲沒有再跟他們客氣,“中醫學是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以藥物內服外治,針灸,推拿,氣功等為治療手段,中醫在日本稱為漢醫或東洋醫學,在朝鮮,越南稱為東醫,在韓國成為漢醫,不過你們不承認罷了,你們認為那是韓醫。這些已經成為這些國傢俱有其民族特點的傳統醫學。”
“也讓很多國家人的遺忘了中醫的最早起源了。”諷刺地看著幾個韓國人,“你們覺得呢?”
“怎麼可能?或許中國也有中醫,但是並不是說韓國的醫學就是傳自中國的。不要忘了,《東醫寶鑑》就是我國傳入中國的。你們中國的醫學還是借鑑我們韓國的呢!這裡有沒有學習醫學的同學一問就知。”
“不錯,東醫寶鑑是韓國的!”
“沒錯。”幾個歐美的人在那裡幫腔,都不知道他們和這幾個韓國人到底是什麼關係,反正氣得開菲是一佛出世,二佛昇天。
“哦,是嗎?《東醫寶鑑》確實是朝鮮醫學家許浚編著的,不過好像全部為漢文編著吧,於1611年出版,可不可以請你們解釋一下,為什麼一個朝鮮的醫學家會用漢文來著書呢?”
哼,跟我談醫學,找抽呢!
雖然前世今生學的都是西醫,但是並不表示她就一點都不熟悉中醫?特別是2006年,韓國中醫居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當時這個訊息差點沒有把國內學醫的大學生給氣死,就差遊行示威抗議了。
再後來,韓國申請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成功,說孔子是韓國人等等,開菲已經徹底對這個民族失望了。
開菲現在丟出的這個問題徹底將幾個韓國人問住了,是啊,自己國家的醫學家所著的書,為什麼要用漢文來寫呢?
“你,你胡說!”幾個韓國人也不能肯定這件事,東醫寶鑑真的是用漢文寫的嗎?
“我胡說,怎麼不去查查東醫寶鑑的具體年代,去查查東醫寶鑑到底是如何完成的。這本書我承認很有價值,他輯錄了明代以前的中醫名家的學說、醫案、醫術、藥物諸方面眾多的著述分類輯編而成。而且該書書中所引醫籍上自我國的《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下迄金元四大家以及明代著名中醫學者王綸、龔信、龔廷賢等人的著作。這一點你們總不可能說黃帝內經也是你們韓國的吧!”
沒有給其他人太多的爭辯機會,開菲用不容否定的語氣說著中醫的起源和發展,
“中醫最早成書於戰國到泰漢時期,《黃帝內經》中中醫的理論體系已基本形成。那個年代相當於公元前四百多年,不知道那個時候韓國處於什麼樣的發展水平?”
“東漢末年,即公元兩百年左右。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總結中醫辯證論治原則。
以後,中醫的理論和實踐不斷有所發展。
以中醫分科為例,《周禮?天官》記載當時宮廷醫生只分食醫(相當於營養師),疾醫(相當於內科),瘍醫(相當於外傷科)和獸醫。
到明代公元1600年左右,太醫院設十三科,即大方脈(相當於內科),傷寒(即熱病),婦人,小方脈(相當於兒科),口齒,咽喉,眼,瘡瘍,接骨(或正 骨),金創,針灸,按摩,祝由。
清初,公元1800年左右,從小方脈中更分出痘疹科……
你還會說中國的中醫是傳自韓國嗎?你敢肯定你們韓國的中醫就沒有中國中醫的影響?”
雖然用英語描述中國古代的官名非常地困難,開菲還是儘量用合適的英語將他們翻譯出來,面對幾個韓國人,開菲的語氣變得非常之不好,雖然面帶微笑,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平靜,但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聽出她語氣中的憤怒。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醫藥文化遺產數量是世界之最。
中華民族的財富不是你們一些視野狹隘的民族能夠比擬的,即使我們現在落後了,但這不過是五千年曆史時期短短的一段過程,有起就有伏,到了下個世紀,中國肯定會重新邁入世界強國之列。
希望你們能夠正視你們自己的傳統文化,不要拿著別國的文明和文化當成自己的東西。……”
“啪啪啪……”清脆的掌聲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