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部分,冀中"五一大掃蕩":鬼子進村,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恐讀者未理解他們列舉此戰例的真實意圖,又專門把大江芳若的長篇回憶,列在了下面:關於大江大隊的殲滅戰,據大隊長的回憶如下:警備地區南部的沙河流域一帶歷來治安情況很壞,民眾不與日軍接近。大隊在此雖反覆進行了###,但未能與敵軍交戰。5月27日獲得情報說,有一營###正在召村東南方北坦村附近修築地道。
5月16日至6月中旬:“剔抉清剿”(2)
大隊於當夜秘密從各警備隊駐地出發,採取離開道路機動前進的方法,在拂曉以前包圍了北坦村。天亮時開始了戰鬥,敵軍雖猛烈射擊,但我方逐漸壓縮包圍圈,攻入村內。此時一直堅持戰鬥的敵兵突然消失不見蹤影。有時敵兵從房頂上拋來手榴彈,有數處地雷爆炸。
於是立即搜尋村外的地道和村內地道口,切斷了通向鄰村的地道。村內地道及地下室內充滿了敵兵,進行頑強抵抗,因而費了很大力氣,全部予以殲滅,繳獲頗多。
我方軍官以下戰死三人,傷五人。
此次作戰取得勝利的原因:日軍精悍強幹,軍紀嚴明,受到民眾的信任,從民眾中及時獲得了可靠的情報;預先研究了中共方面的地道戰術,出其不意地突然襲擊了潛伏的敵人,並堵住了地道口。
而上坂勝的供詞中,曾引用了大江芳若的報告,說到:“大隊在戰鬥中,使用了赤簡和綠簡毒氣,配合機槍掃射,不僅射殺了八路軍戰士,而且射殺了迷失逃跑方向的居民。此外,還對村內進行掃蕩,很多居民逃進地下壕內,便向壕內投入赤簡和綠簡毒氣,使其窒息。有的居民困惑痛苦而逃出,便對跑出的居民進行殘酷的射殺、砍殺等。”
不知道是大江芳若的回憶中沒有提及這一段,還是編著者有意進行了刪改?《華北治安戰》中所引用的大江芳若的回憶,既沒有說殺害了平民,更沒有說使用了毒氣,反之,卻說什麼日軍制勝,是因其精悍強幹,軍紀嚴明,得到民眾信任!?
是編著者不熟悉這段歷史嗎?不是,我們知道,《華北治安戰》一書是戰後由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纂的,而在這個戰史室工作的,大多是前日本軍隊軍人,其中不少人就參加過侵華戰爭,何況,從《華北治安戰》所依據的資料看,有日本侵華時期上層的機密檔案,具體執行者的日記、檔案等,掌握的材料是相當豐富的,他們應該是知道中國方面對北疃事件的態度的。
是編著者找不到別的戰例來證實“五一”
大“掃蕩”的“戰果”嗎?也不是。僅我方承認的失利戰鬥就有不少:5月11日40地區隊在白宋莊被圍,大部被打散。
5月12日,十八團在饒陽三角村與敵激戰,團長犧牲;37地區隊陷入重圍,受到嚴重損失。
5月23日,冀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張仁槐率警一團一部在護家池、陳二莊一帶陷入合圍,且戰且走,僅突出十餘人,張仁槐犧牲,警一團團長張子元投敵。
5月27日,45地區隊在束晉地區呂廂口村遭敵合圍,區隊長劉進犧牲。
5月28日,23團一部在饒陽東西張岡村遭敵合擊,損失慘重,團長戰死。
5月30日,警備旅和17團一部在深澤縣北白莊被敵包圍。
6月9日九分割槽機關率18團在東西城、趙莊、馬阜才一帶陷入合圍。由於指揮員猶豫不決,拖延戰機,突圍失敗,傷亡慘重。九分割槽政治部主任袁心純被俘(後絕食五日殉國),18團政委、政治處主任均戰死,副團長被俘……從日方角度看,從這些戰例中任意挑選一個,不比北疃戰鬥更有說服力嗎?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戰後日方戰史研究人員卻偏要選擇又殺平民、又放毒氣按說應予迴避的北疃戰鬥來說明大日本皇軍的“赫赫戰功。”
沒有別的解釋,我們只能理解成,日方戰史研究人員這麼做,並非無意,而是有心。他們不是不知道北疃事件的歷史事實,也不是不瞭解中國方面對北疃慘案的嚴正立場,卻偏要以此來作為“掃蕩”取得戰果的例項。他們煞費苦心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或許就是對日軍“赫赫戰功”的誇耀和對中國終審判決的不服。
那1000多不屈的冤魄,能安心嗎?還是讓我們看一看歷史的真相吧。
如果我們先放下書,靜靜的思考一會,腦海中或許會出現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日本人不“掃蕩”別的村莊,而是都奔著北疃村來了?為什麼全村上千口人,都是本鄉本土,人熟地熟,就都沒跑出去?為什麼村裡有地道,卻全捂在地道里了?…………
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