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未知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六十四章 雨過念雨時,武夫,平生未知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位被大梁皇帝極度欣賞的年輕武官是不是就要從此遠離大梁的權力中心。
不????????????????過仔細一想其實也很有道理,畢竟陳朝身份特殊,不僅同樣是皇族血脈,其威望也遠超如今的太子殿下,若是繼續讓他在朝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只怕要不了多久,大梁朝便會不知道有太子殿下,而只知道有這位年輕武官了。
這樣的事情,恐怕即便是太子殿下再大度,也不想看到事情的發生。
只不過同時也還是有很多人擔心,若是這兩位同樣流著一樣血脈的陳氏皇族明爭暗鬥,那麼對大梁來說,絕非好事。
絕大多數朝臣們都明白現在大梁朝的處境,唯願這兩位真能同舟共濟,不然遭殃的只能是大梁。
……
……
太史令在那一日散朝之後,回到史閣之中,從書架上取下史冊,攤開放在案上。
史冊上的記錄,已經記載到了那日神都大戰之前,之後的還沒下筆。
太史令看著那上面的文字,沉默了很久。
作為史官,他這輩子從未在史冊上有過半點猶豫,發生了什麼,他便寫什麼,沒有過半點其他想法,但如今,他卻猶豫了。
他不是不知道怎麼去寫那日發生的事情,而是他幾乎已經能猜到,那位登基十幾年的皇帝陛下,恐怕便是在那日給大梁留下了最後的故事。
自己的史筆落下,就要將大梁皇帝的一生徹底畫上句號。
史冊上有那麼多的帝王,全部都已經成了歷史中的故事,其實多加一位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從小便讀遍史冊的太史令,對於這些事情,本來應該是沒有什麼感觸的,但不知道為何,卻下不了筆。
不知道過了多久,太史令才緩緩下筆,開始將那日發生的事情寫了下去。
寫完之後,太史令看向窗外,不知道在想什麼。
很久之後,他回過神來,緩緩起身,來到某處,取出一份許久之前便寫好的冊子。
這份冊子記載的是天監元年的內容。
起始一句便很是直白。
「帝以藩王之身起兵反叛,歷數載,終入神都。」
這是那年廢帝大火之後的第二日,太史令在這裡寫下的內容。
那年的自己真的是以極為客觀的角度寫下的這些內容嗎?
太史令看著自己筆下的這段文字,看了很久,終於拿起筆,將這段劃去。
他拿出新的冊子,想了想,動筆寫道:「廢帝無道,帝起兵伐之。歷數年,澄清玉宇。」
寫完這句話之後,太史令放下筆,長舒一口氣,笑了笑,這大概是他作為史官唯一能給的溫柔吧。
……
……
這些日子陳朝一直在那座竹樓裡。
他做了兩件事。
頭一件事是教導那個便宜徒弟,第二件事便是修行去觸控那道門檻。
那日神都之戰,他已經感覺到自己站到了門檻前,只是還沒能走入其中,這些日子感覺一直很微妙,他隱約感覺到,自己距離破境,也已經不久了。
光是這兩件事便讓陳朝抽不出別的心思來,因此神都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他並沒有關注。
謝南渡最近也很少出現在這裡,書院裡發生了很多事情,她作為院長的關門弟子,需要她出面。
主要是院長已經不在書院,魏序這位魏先生,也是再也不可能出現在書院。
書院急需一個主心骨。
其????????????????實周枸杞是最好的人選,即便他的身份有些複雜,但畢竟是一位儒教聖人,論起來境界和資格。再加上他也是院長的弟子,怎麼都有資格主持書院了,但那一日離開城頭之後,便沒有人見過他,有人猜測他此刻正在什麼地方養傷,卻沒有什麼確鑿證據。
這日清晨,竹樓卻迎來了一個熟悉的客人。
那位內侍之首,李恆。
陳朝走在臺階迎接這位內侍之首,然後請他進樓裡飲茶。
坐在窗邊,恰好又開始下雨,竹樓裡聲響不斷,叮叮咚咚,清脆悅耳。
臉色蒼白的李恆感慨道:「你這裡倒是神仙住所,怪不得現在捨不得出來。」
陳朝聽出李恆話裡有話,也只是微笑道:「如今正該是太子殿下施展抱負的時候,我要是走出來了,可不是什麼好事。」
李恆微微蹙眉,「這些細微小節你不該在意,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