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部分,清和,精靈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船隊中沒有陰陽生,同行的兩名文吏做了祭文。

臉上仍帶著血跡的明軍架起篝火,堆起柴薪,濃煙很快升起。

船隊負有使命,航程仍遠,不能帶著死者同行。

看著一具具棺木在火中化為灰燼,焚燒祭文的兩名文吏解散發髻,嘶啞著聲音,高呼:“魂兮,歸鄉!”

泣血般的聲音,伴著海風,隨著雲朵,帶著兒郎們的英魂,返回故鄉。

岸上的火光久久不熄,再沒有蠻人來犯,船隊也沒有起航,鄭和召集同行的文官和軍官,商議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遭遇了這場突然襲擊,船隊死傷了上百人,事情不可能輕易揭過去,無論如何,總要有個說法。

有軍官表示,既然已經動了刀子,不如繼續殺下去。用對付韃子和倭寇的辦法招呼這些蠻人,未嘗不可。

其他人有反對,也有應和,不至於爭吵,意見卻很難統一。

鄭和沒有馬上做出決定,沉吟許久,道:“我等身負皇命,遍訪西洋諸國,傳達天子之意。此事因島民而起,被我等所殺,自是應當。然再造殺戮,流傳開來,難免引起他國恐懼。”

“依鄭公公的意思,莫非就這麼算了?”

“不然。”鄭和搖頭,道,“此地名為爪哇,島上分有數國。咱家的意思,可另遣人登島探察實情,待明瞭白日之事是何因由,再做計較。”

“公公勿怪下官多言,”奉命護衛寶船的金吾衛千戶林子宜出言道,“若登岸之人再遇今日之事,該當如何?”

“無礙。”鄭和冷笑一聲,“將蠻人的屍體堆到一處,不做掩埋,血跡也不必清理,再兇蠻之人,也該知曉利害輕重。”

林千戶不再多說,丁千戶扶著受傷的左臂,想起孟清和交代尋訪島上華人之事,靈機一動,道:“下官曾聽聞,西洋諸島上多有先宋及元時遺民。”

此言一出,鄭和和王景弘同時心頭一動,互看一眼,不必丁千戶多言,也能猜到他話中未盡的含義。

同為中原之人,自然比島民可信。

探查情況不論,能尋訪到先朝遺民,大小也是件功勞。

況且……鄭和微微眯眼,天子明令船隊尋訪海外無主之地,既有中原之人在此,事情或大有可為。

雖說肩負友好使命,不願引起其他番邦誤會,然今日之事必須找出主使者,討個說法。

鄭和怎麼想,其他人並不十分清楚。

但受到某隻蝴蝶翅膀的影響,自此時起,歷史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本來 “以和為貴,友誼第一”,實行“金錢外交”的鄭和船隊,奉行的宗旨變成了“友誼要有,利益更要有,金錢外交照舊,送出去的要加倍賺回來”。

不管爪哇島上的島民出於何種原因,何種目的襲擊了鄭和船隊,殺死了船隊人員都是不爭的事實。

島上管事的,必須要擔起責任,賠禮,賠錢,賠償土地。

至於被明軍料理的島民,船隊上下均表示,此為正當防衛。

死在明軍手裡的島民是船隊人員的數倍?眼皮一翻,誰讓此島的蠻人如此不自量力,膽大包天,自己找死。

言及此處,不必鄭和王景弘出面,甚至不用船隊中的文官開口,幾個文吏就能駁斥得對方啞口無言。

這就是文明人和野蠻人的區別。

進一步發展大明的文化教育事業,很是必須。

確定了下一步計劃,鄭和宣佈散會。

寶船放下小舟,文武各回各船。

丁千戶沒急著走,而是將孟清和令他尋藥一事稟告了鄭和。

臨行之前,孟清和告知丁千戶,一應行事,皆不必隱瞞。

“適當藉助他人之力,未為不可。此為利國利民之事,無不可告人之處。”孟清和能同錦衣衛交朋友,自是以心懷坦蕩的形象示人。以他對鄭和的瞭解,聽聞此事,鄭公公定會第一時間發現其中的關竅。

甭管怎麼說,兩人也算半個師兄弟,不看僧面看佛面,藉著道衍的關係,鄭和終究會幫忙。

過了這些年,孟某人不會再試圖掙扎費力,和道衍劃清界限。知道他和沈瑄的關係之後,永樂帝都沒咔嚓了他,叫道衍一聲師傅,被滅掉的可能更小。

腦門已經被打上“佞幸”的印子,加蓋一個“宦官之友”的大戳,也算不得什麼。

事情果如孟清和所料,丁千戶道出尋藥一事,述說緣由之後,立刻引起了鄭和的重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