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讀史有學問,冷如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懷疑是諷刺自己當過和尚,“藻飾太平”與“早失太平”同音,這位教諭當然也就成了枉死城裡的新鬼。懷慶府學訓導呂睿為本府作《謝賜馬錶》中有“送瞻帝扉”,“帝扉”可讀作“帝非”,朱元璋也懷疑這是呂睿暗示他不能當皇帝,也將之處死。亳州訓導林雲為本州作《謝東宮賜宴箋》中有“式君父以班爵祿”,其中“式君父”可讀作“失君父”,祥府縣學諭賈翥為本縣作《正旦賀表》中有“取法象魏”,其中“取法”可讀作“去發”,朱元璋都以為是對自己不敬,均處以死刑。
逢年過節或是謝恩上表,總免不了要寫一些歌功頌德的話,誰知這些文人卻大遭其殃。最為怪誕的是杭州學府教授徐一夔為本府起草的《賀表》裡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之句,這本是極盡頌揚的話,誰知朱元璋見了大發其火,他說:“‘生’者,僧也,這是罵我當過和尚;‘光’則禿也,說我是個禿子,‘則’音近賊,是說我當過盜賊。”這位拍馬屁拍到驢腚上的教授,只好嗚呼哀哉了。在這種嚴酷的文字獄統治之下,文人學士只好縮頭縮腦,別說高談闊論,發表什麼政治見解,就是平時說話作文,也要萬分小心,否則,不知什麼時候,橫禍就會飛到自己頭上。
朱元璋用這些手段改善了吏治,鞏固了統治,樹立了威信。同時,他對一些謀反或是不馴的功臣,也決不手軟。胡惟庸謀反案和藍黨大獄,不僅是明朝的兩次大案,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案,這兩次大案共殺死了四五萬人,朝廷官員幾乎為之一空。自此以後,朱元璋的權力“棘杖”上的確沒有扎手的硬刺了。
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中,武臣立功最著者,當推徐達、常遇春,文臣立功最著者,當推李善長、劉基。劉基是一位奇人,他洞察世事,無有不中,因此,他對朱元璋封賞的官職,多次拜辭不受,因為他知道朱元璋生性忮刻,很難容人,跟他共事長久,必不免有殺身之禍。而李善長卻官至右丞相,封韓國公,有驕矜之態。朱元璋對他漸感不滿,想換掉李善長,讓劉基為右相。劉基說:“善長是有功的老臣,能夠調和各將的人際關係,不宜馬上把他換掉。”朱元璋很奇怪地問道:“善長多次說你的短處,你怎麼多次說善長的的長處呢?我想讓你做右相,不知怎樣。”劉基頓首說:“換相好比換殿中的柱子,必得用大的木材,若用小的木材,不折斷也必定撲倒,我就是那種小材,怎能當右相呢?”朱元璋問:“楊憲如何?”劉基說:“憲有相材,無相器。”又問:“汪廣洋如何?”又答:“器量偏淺,比憲不如。”又問:“胡惟庸如何?”劉基急忙搖頭道:“不可!不可!區區小犢,一經重用,必至轅裂犁破,禍且不淺了!”
不久,楊憲因誣陷人而被處死,李善長又被罷去相職,胡惟庸逐漸升為丞相。他聽說了劉基對自己的評價,懷恨在心,就誣陷了劉基的兒子,又害了劉基。劉基憂憤成疾,被朱元璋派人護送回青田,不久去世。害死了劉基之後,胡惟庸更加得意洋洋,肆無忌憚,他恃權自專,朝中生殺陟黜之事,不待奏聞,就自行決斷,對於送來的奏章,他也先行拆閱,凡不利於己者,就藏匿不報。朝廷勢利之徒,竟走其門,胡家珍寶金帛,積聚無數。魏國公徐達看不順眼,就給朱元璋上了密本,說胡惟庸奸邪,應加誅除。朱元璋沒有相信徐達的話,反給胡惟庸知道了這件事,因此,胡惟庸對徐達懷恨在心。於是,胡惟庸就私下裡買通了徐達家裡的看門人,讓他誣告徐達,誰知弄巧不成,這計謀被自己的守門人報告了徐達,反而遭到了朱元璋的懷疑,每天上朝都提心吊膽,恐怕遭到不測之禍,等了幾天,竟然沒事,才逐漸放下心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武力開國與暴力固權(4)
胡惟庸自此收斂了一陣,後來覺得自己應當再找個牢靠的靠山,就看上了李善長,李善長雖不當丞相了,但朱元璋還是十分看重他,經常出入宮廷。胡惟庸請人作媒,把女兒嫁給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的兒子,胡惟庸有了李善長這一靠山,不覺又趾高氣揚起來。正巧,胡惟庸在定遠的老家宅中的井裡忽然長出了竹筍,高及數尺,一班趨炎附勢之徒都說是極大的吉兆,又有人說胡惟庸家的祖墳上每天晚上有紅光照耀天空,遠及數里。胡惟庸聽了,更覺得是吉兆,越發得意。
恰在這時,德慶侯廖永忠,因擅自使用皇帝的龍鳳儀仗而被賜死,平遙訓導葉伯巨上書勸諫朱元璋,說他分封太多,用刑太繁,求治天下之心太過迫切,結果使得朱元璋大怒,把他捕入獄中,活活餓死。安吉侯陸仲亭擅乘驛車,平涼侯費聚招撫蒙古無功,均被朱元璋下旨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