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部分,讀史有學問,冷如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要人物之一,他贊成購買洋船洋炮,又派李鴻章等人“師夷人之長”,學習洋人的技制,網羅科技人才,建立槍械工業,對開礦等也有所提倡。他還注意選拔人才出國學習,在國內也注意設立學館,培養人才。

曾國藩之所以成為所謂的“聖相”,“聖”就“聖”在他是封建道學的理論家和實踐家。

曾國藩極為推崇程朱理學,並且深入研究,提出新的理論,認為做學問就是為了恢復人性,就是恢復天地間的“理”和“氣”,使人這一正氣的凝結物載以封建道德的靈魂。這一點,與程朱理學的思想脈絡完全一致,都是維護封建道德的。

曾國藩書信手跡

他還特別推崇先秦時期的“內聖外王”的理論,即在思想品德上要加強修養,向聖人靠攏,在實際能力上要有王者風範,能匡時濟世。的確,曾國藩身體力行了這一理論,算得上言行一致。

他在訓詁學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在學術上的造詣和他的權位結合起來,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再加上他親手培養了許多學生,提拔了很多士子,因而,他在學術界產生了相當的影響,當時就有許多人把他吹捧成所謂的“聖相”。

曾國藩還親自實踐他的理論,在未回鄉組織團練以前,在京中做官就十分注意修身養性,特別是在“靜”字上下功夫。他的生活起居極有規律:早起、靜坐、養氣、保身、讀書、寫字等,每日堅持記日記。他的這套做法,連他的老師都很器重,當朝皇帝也多有嘉評。也許正是因為他做出了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才官運亨通。

在曾國藩的晚年,甚至在軍旅之中,也未忘記修身,強調立志、求知、敬恕、忠信、反省、慎獨、謹言、有恆、勤儉、謙虛等。其目的,如他的“內聖外王”理論一樣,還是“始於修身,終於濟世”。

李鴻章像

有人說李鴻章是近代史上最傑出的外交家,而更多的人說李鴻章是最大的賣國賊。看來,倒不是後人評價不公,實在是末世“宰相”難當!

曾國藩始終不忘“半耕半讀”,這是一種虛實相間,進可攻,退可守的生活,他一直認為這是最為理想的生活方式,他在家書中不斷告誡子弟,必須以耕為本,以讀為先,佔住了這兩條,家族就可長保富貴,就可立於不敗之地。他許多告誡子弟的話,都被家人儲存下來,成為像《顏氏家訓》那樣為人們所重視的家訓律條。

清穆宗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二月,曾國藩在遊園時忽覺足麻,被兒子扶進屋後端坐休息,即而無疾而終。

也許,曾國藩從未想過在他去世百年之後會引起人們的巨大熱情。因為他既不像二程、朱熹那樣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不像諸葛亮那樣是人們所敬仰的保國愛民的賢相典型,但是,他卻留給了人們以深深的思考: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期,何以會出現這樣一位人物?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二程、朱熹可以當聖人來貢奉,可望而不可及,無人去攀比模仿,就像皇帝也從不同孔子爭高下一樣;諸葛亮那樣的賢相也可貢奉在廟裡,享受煙火祭祀,當做神來膜拜。可曾國藩不同,他既不可當做聖賢來敬,也不可當做神佛來供,他是一個人,一個世俗中的人,是一個集世俗的名、利於一身的人,是一個可供效尤的真實的人!

曾國藩的奧秘(5)

當人們在其他的許多路徑上折頭而回時,忽然發現了這麼一個人,於是,熱情便來了!這熱情是好是壞,現在評說,還為時過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