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生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章 除夕,田園步步嬌,楠木生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祭祖之後,大房熱熱鬧鬧準備過起除夕。
本來打算請黃秀才父女一起過節,但被黃秀才婉拒了。李氏心裡想著黃家父女倆背井離鄉的在茅山村,大節下的未免孤清,準備了一應吃食讓陳齊安拎了過去。
門對子是過年的重頭戲,從進入臘月開始,村裡人一家一家的請陳秀才寫門對子。所謂的門對子,就是後世所稱的春聯。
鄉里人認為貼上秀才寫的門對子體面,不獨茅山村村民託陳秀才寫,別的村民時不時帶兩包紅糖或者果子來家裡頭求門對子。陳秀才忠厚不貪財,門對子照寫,所帶的禮原封不動退回去。
每日都有人找陳秀才寫,一直到除夕都不消停。
院子裡擺著桌子,大紅紙裁好,將墨汁倒進一隻小碗或者小碟子裡,把出陳年的毛筆尖在溫水裡泡開。陳秀才擺開架勢揮毫撥墨,陳齊安在旁邊牽一牽紙角,怕未乾的墨汁在紅紙上亂竄,私自更改了字形。寫好了一張,村民用雙手捧著,輕放在地上曬乾,虔誠的幾乎要行跪拜禮的樣子。
鄉里人敬重這樣一副紅燦燦的對聯,心裡頭想要的如意與吉祥,都在這紅紙黑子裡有了寄託。
李氏帶著靜好、雪如鍋下鍋上的忙活,雞魚肉蛋俱是臘月炸好滷好的,到了除夕正日子一燉就行。鄉里人家,不習慣吃那寡淡的炒菜,就喜歡吃肥厚的燉菜,豬肉、蘿蔔、土豆,加大辣椒一燉,熱騰騰的,壓餓暖身,連那小孩子都能呼呼扒兩大碗。
今兒是大房頭一回離開上房過除夕,李氏和陳秀才縱然心裡頭高興臉上還矜著。該幹啥幹啥,只是走路的步子輕快了,說話的語氣歡欣了。孩子們則不一樣。有了開心事就露在臉上,特別是陳齊平,往年除夕只能看著滿桌子的肉菜吞嚥口水。今年不一樣了,滿桌子的肉菜零嘴想吃啥就吃啥,沒有人因為他多夾了一筷子菜指著他鼻子罵餓死鬼託生的。此時,他正穿著新褲新襖和陳雪嬌在院子裡頭擲雪球、放炮仗。
陳秀才寫完門對子後也沒閒著。和陳齊安兩個擦洗門板上的舊門對子和麵糊。用刀一點一點刮乾淨,塗上新麵糊,趁著還冒熱氣。把嶄新的門對子貼上去。雙扇門貼好不容易,陳齊安站在凳子上,陳秀才在一丈遠開外的地方看。
“齊不齊?”
“右邊高了點……左邊斜了些”
鄉里人迷信,門對子貼的不像樣,一年的日子怕也不像樣,所以貼起來極其慎重。
裁掉的紅紙條,陳秀才一片都沒扔掉。全部寫了福字。陳老爺子親自託著一大摞,門前的棗樹、桃樹、梨樹,門後的柳樹、楊樹、榆樹,一一攔腰斜斜貼一塊福字,遠看一片白茫茫的喜氣。牆角堆放的農具,存米的罈子。儲存麥子的倉。裝面的桶,盛水的缸。也會按上一方新福。在鄉里人眼裡,那些農具物什,是伴同一家度過辛勞的日子,都是有功勞的,在除夕理應敬一敬。
很快就到了晚上,團圓的時刻到了。陳雪嬌拿出了一對新買的大紅燈籠,放進去一截子蠟燭,點燃了,踩著椅子高高掛在屋簷底下,整個院子都被映得紅彤彤。
陳老太太帶著上房各女眷在鍋屋忙碌著年夜飯。往常的除夕自然是李氏做一大桌子菜,陳老太太還挑三撿四,輪到自個才覺得做一桌子菜累的骨頭都軟了。趙氏刮魚,魚身子一滑,把手劃傷了,被陳老太太說了一頓,只得忍著氣拿麵粉糊了一下,繼續刮。心裡頭暗罵大房不知道好歹,誰那分了家不一起過年。
陳老太太往上房拿油的當兒,看到北廂房掛起的倆燈籠,腳底一頓,滿心裡不是滋味。原本想大房買的年貨多,除夕一起吃團圓飯,上房少不得可以佔了便宜,因此除了自家殺的豬,竟沒備多少年貨。可沒想到,大房生生拒絕了一起吃團圓飯的要求,陳老爺子竟答應了。這若是傳出去,打的是她這個後孃的臉。
李氏忙碌了一天,準備好了年夜飯,六熱六冷,一共十二個盤子。雪嬌、雪如姊妹倆端著盤子往屋裡送,看到陳老太太仰頭看燈籠,陳雪嬌甜甜的說:“奶,你看那對燈籠多亮。”
這話猶如用刀插了陳老太太的心窩子。
陳齊安點燃了一掛長長的爆竹,煙霧與磷火混合出一片熱鬧。菜已上桌,餃子已經煮熟,一家子團團圍坐,開始過一個熱鬧的年。整個的紅燒鯉魚,大塊的燉雞,茄子燉肉,濃油赤醬下的排骨,炸的酥脆的藕夾,一盤盤的菜散發著誘人的香味。蠟燭包著紅紙,身上穿著紅衣裳,桌上令人垂涎欲滴的菜,都罩在一片紅得亮堂堂的光裡……
陳秀才掏出一瓶梨花釀,這酒水入口甘甜,綿香不絕,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