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生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七章 陪嫁,田園步步嬌,楠木生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二十兩銀子,加上李氏的陪嫁,足夠一家六口過有吃有喝的生活。以前之所以生活那般貧困,家裡的錢多半被陳老太太搜刮去了。錢雖然到了上房,可上房的生活也不見得有多好,因為其中大部分的銀子被陳老太太私下補貼文嫡和陳子長了。
雪嬌在心裡頭盤算了一下,若是當年李家陪嫁給李氏的不是現銀,而是產業,比如土地、鋪子,陳老太太就不可能拼了老命來搜刮。因為土地和鋪子有紅契,上頭寫著出嫁閨女的名字,不是任誰都能奪取的,根據本朝律法規定,婆家人強佔媳婦的陪嫁恆產,是要發配充軍的。即便是媳婦死了,這些產業要全部給死者的孩子,若是無所出,這筆恆產也要退還給女方。
既然銀子和首飾不可靠,陪嫁倒不如陪送產業。
“娘,咱們給姐的陪嫁要講究實惠......”雪嬌想了一想,就把自己的想法以及顧慮說了出來。
話音剛落,陳秀才一臉讚賞的看向陳雪嬌。
李氏含笑點頭,那句講究實惠些。正中了李氏的心腸,陳秀才也是一樣的想頭。漫天的銀子都不如那鋪子田地要緊,可是他們自家如今才不到一百畝地,鋪子倒有兩個,一個是李氏和文英合開的繡坊,一個是陳雪嬌手下的鹹鴨蛋作坊,這兩個鋪子如今剛盈利。日常所出只夠自家嚼用。
陳秀才自打賺了銀子回來。便聽從陳雪嬌的建議,打算多多買地多買房子。陳雪嬌曉得自古以來,土地最重要。不管是和平年代,還是戰亂年代,千金散盡不復來,只有土地始終在哪裡。有了土地便有了一切。不光陳秀才,李氏的想法和陳雪嬌一個樣。剛成親那會受過無片瓦遮頭的苦處,家裡頭一旦有錢了便想著加倍補回來,他們日常商量著,收個百來畝地。等手裡有了多餘的銀子,蓋起屋子,也做個農莊。
只是陳秀才來家裡頭這麼久。四處跑了一圈,倒沒有合適的土地。上好的土地都被那些有權有勢的貴人圈佔了去。中等的地是有,只不過沒有成片的,俱是這一塊那一畝,零零散散距離太遠,
李氏和陳秀才盤算了一回,才發現自家家底少得可憐,如今手頭竟沒有拿的出手的陪嫁。
像他們鄉下人家,陪嫁只陪一副手鐲一副耳環也有,更有甚者把那閨女當潑出去的水,別說陪嫁了,就是婆家給的訂禮也會扣下。陳秀才和李氏自然不是那樣的人,想著雪如的婚事是家裡頭一炮喜事,怎麼著都要辦體面了。雪如若是嫁給一般人家,家裡頭的田地、鋪子給她一個倒也不算少,可韓家是鎮上一等一的富戶,總歸陪嫁要匹配的上才好,雖然沒有那十里紅妝,可七抬八抬的嫁妝也是必不可少的。
李氏當初的陪嫁也不是一下子拿出來的,而是李老爺子和李老太太一點一滴積攢的。不光李家,許多看重閨女的家庭,都是從閨女很小的時候便攢嫁妝,像陳老太太也是,從文嫡剛出生便攢嫁妝,所以文嫡的嫁妝很豐厚,雖然段家家底比陳家豐厚,可文嫡手裡有嫁妝嫁了過去底氣自然很足。
“我想著雪如還要兩三年才嫁過去,這兩三年我在外頭做生意,多買地置辦鋪子,到時候必然不會虧了她。”陳秀才說道。
“是了,都怪我以前沒有往遠處想,若是從雪如小時就攢嫁妝,現在也能攢下不少。”說到這裡,李氏眼圈兒又紅了。
她也知道,這話只不過白說說而已,雪如小時候他們過得是什麼樣的日子,手裡要錢沒錢要糧沒糧,就是想攢也攢不下來。
陳雪如眼見父母不停的談論自己的嫁妝問題,她到底未出閣臉嫩的很,一低頭兒去了裡間,和靜好坐在一起打絡子。
“我看,不若先把小淮河邊上的三十畝地給姐。”陳齊安小心翼翼的提議,卻是看向陳雪嬌。
那地原是趙一鳴家的,是當時雪嬌賣茶葉蛋方子得來的錢所買。從村子裡有多少人眼紅那塊地,就可以得知那塊地有多肥沃,年年出產的糧食都是上等。
陳雪嬌笑了笑,曉得哥哥在徵詢自己的意見。
“那不行,那是雪嬌的,日後雪嬌出閣了,陪給她。”李氏斷然不同意。
雪嬌心裡倒是願意給雪如,她前世沒有姐姐,在這裡真切體會到有姐姐疼的感覺。別說是區區三十畝地了,就是三百畝地她也願意給雪如。
“娘,我贊同哥哥的意見,一家人過日子就不說兩家話。我若是沒有父母哥哥姐姐的庇護,我也長不了這麼大,姐姐打小就疼我,新衣裳讓給我,好吃的讓給我,這些我心裡頭都記著呢。娘說把那地陪給我,我知道娘疼我,可娘想一下,我才多大,咱們家當然要先緊著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