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春琴抄,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著從遙遠的天際傳來的雲雀啼叫聲。雲雀不停鳴叫著越飛越高,飛進高高的雲層,卻始終不見飛回來。兩人感覺飛去的時間太長了,開始焦急,等了一個多小時,雲雀終於沒有回到籠子裡來。此後,春琴一直怏怏不樂。不久,她患上腳氣性心臟病,秋天以後,病篤,十月十四日,因心臟麻痺與世長辭。

除了雲雀之外,春琴還養有第三代的天鼓。春琴死後,天鼓依然活著。但佐助長久悲傷難禁,每聞天鼓啼叫,則啼淚痛哭。一有空暇,便在春琴靈前焚香。有時撫琴,有時取出三絃琴,彈奏《春鶯囀》。此曲開頭的歌詞是“緡蠻黃鳥,止於丘隅”。此曲乃春琴之代表作,傾注其無盡心血,歌詞雖短,卻配以極其複雜的曲調。春琴是聽著天鼓的啼叫而獲得此曲的構思的。那曲調的旋律從“今將解凍黃鶯淚”的深山積雪初化的春天開始,將聽眾帶進溪流水漲、潺潺流淌、松籟輕響、東風吹拂、山野霞籠、梅吐芬芳、櫻花如雲的各種美妙景色中去,隱隱約約地訴說著穿谷飛枝的啼鳥的心曲。

春琴生前彈奏此曲時,天鼓也歡欣雀躍,放開喉嚨,盡情歌唱,與三絃琴的音色一爭高下。天鼓聽到此曲,也許會想起自己出生的故鄉溪谷,嚮往著廣闊天地裡的陽光。

然而,如今佐助彈奏《春鶯囀》,他的心魂將會飛往何處呢?他已經習慣於透過觸覺這個媒介凝視意象中的春琴,難道他要以聽覺來彌補這個缺陷嗎?人只要沒有失去記憶,就能夠在夢中與故人相見。但是對於一直只能在夢中見到活著的人的佐助來說,也許無法指出永訣的明確時刻。

順便說一下,春琴與佐助之間,除了上文提到的那一個孩子之外,還生有二男一女。女兒生下來後就死去,兩個男孩都在襁褓中就送給了河內的農家。春琴死後,佐助似乎對故人遺世的這兩個孩子沒有什麼思念之情,沒有把他們接回來,而孩子也不願意回到盲人父親的身邊。所以佐助晚年,既無子嗣,亦無妻妾,由弟子們照料生活,於明治四十年十月十四日,恰在“光譽春琴惠照禪定尼”忌日這一天,以八十三歲之高齡逝去。

他在二十一年的孤獨人生中,於心底塑造出一個與往昔的春琴截然不同的春琴形象,越來越鮮明地看到了她的姿容。據說天龍寺的峩山和尚聽到佐助自瞎雙眼的事情後,讚賞他轉瞬之間斷絕內外、化醜為美的禪機,並說道:“庶幾達人之所為也!”不知讀者諸賢,以為然否?

??

??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元鎮魔人

柒號小刀

玉姐

超氣小仙女

正宮極惡

絕對601

第七空間

雨霖鈴

小心惡公子

換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