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烏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排排齊整士子依序而入確實壯觀,只是因要對照無誤取試資格與查驗夾帶,隊伍行進緩慢,到卓思衡入內時,許多閒雜人等都已無趣而歸,行人漸稀但晨曦正好,他跨入門檻前彷彿冥冥之中般回過頭去,然而貢院外場只有士子、府軍與士子的家人隨從,並沒有從前那個就站在身後微微傴僂的熟悉身影。
巡監催促,卓思衡轉身入院。
檢查夾帶與唱保結束,卓思衡被引至“君字號”,眼見廊下一個四四方方的小號間,寬三尺深四尺,一眼便能看盡,都不用細瞧,他前腳剛進去,後腳巡監便落鎖下簾,把他給封在號間內。
要在這裡待三天,當真是折磨。
卓思衡將鹿皮囊開啟,裡面收拾得整齊的東西都已經被翻爛,乾糧豆餅為查驗有無夾塞也都給戳碎得不成樣子,他先將這些都放在一旁,列出筆墨硯,按照卓衍吩咐的“萬事不如磨墨先”要領,先用淨手的小桶清水勻墨開磨。
待到第一日時策的卷子發下來時,卓思衡已經磨好墨,剛裁好的謄寫紙與草寫試紙都散發出嶄新的味道,給人很強的衝擊力,彷彿在告訴士子們,此時已至人生的關隘,而命運就係於他們面前的一紙一筆間。
卓思衡沉著展開題紙,上書:漢官威儀,古今豔稱。爾今視之,願為?何為?當為?我朝開疆百年至及貞元,上求賢若渴蓋因人才未盛,漢官又何尋?
漢朝官員的陣容古今稱讚,如今你們士子回看漢朝這些名臣,願意做誰?原因?又打算如何去做?我們本朝到貞元年間立國一百年多,眼下皇上開科取士思慕賢才,那麼如今到哪裡去找史書中佼佼的漢臣?怎麼找呢?
這個結合了歷史與當下的問題還是挺有趣的。
應策時文內含多個問題,最重論政,且具有很強時效性,須要結合實際落地後再發散,但這只是廣義上的應答思路,其實還有更深一層因時制宜的解讀。
卓衍曾對他說過,解試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不單單是要提出合理的觀點與對策,也要將行文當做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途徑,所謂旁徵視覽以典驗博,要展示出自己讀書的深度與廣度,給出自己不只是受過基礎教育,還在此之上更有研讀的能力。
在解試裡,唬人的行文能力有時比文章的實際內容更重要。因為解試是第一檔考試,並非後續的精英之戰,它所篩選的乃是“合格”而非“優秀”。
於此,卓思衡腹稿拿定,立時有了落筆的方向。
班固《漢書?卷五十八?公孫弘?卜式?倪寬傳贊》裡曾像報菜名一樣列舉過武帝宣帝兩朝名臣,卓衍極愛此篇,說家中尚興盛時,有祖父的朋友帶來褚遂良的《倪寬贊》共賞,祖父懷疑此篇為歐陽詢仿作,二人爭做一團互不罷休,而他當時年幼則被文章與書法吸引,久不能忘,長大後自己臨摹一篇裝裱掛在書房內,用以自勉。
因此卓思衡背這篇文章是卓衍一字一字教得,爛熟於心,此時用典也下筆順暢,其中所列武帝一朝漢臣名字恰似群星縱列,一個個出現在他筆下:枚乘、主父偃、卜式、桑弘羊、衛青、金日磾、董仲舒、倪寬、公孫弘、石建、石慶、汲黯、韓安國、鄭當時、趙禹、張湯、司馬遷、司馬相如、東方朔、枚皋、嚴助、朱買臣、唐都、洛下閎、李延年、張騫、蘇武、霍去病和霍光……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