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1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錦衣夜行,月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宋耕聽了頓時一窒,一時有些說不出話來
夏潯笑道:“李成桂乃當今朝鮮國王李芳遠之父,李成桂之父乃元朝翰東千戶所千戶兼達魯花赤吾魯思不花之嫡長子,元敗亡漠北,李成桂之父歸附高麗,李成掛於洪武二十五年稱王。朝鮮國王的祖父乃元朝舊臣,你說他祖墳在遼東,有什麼奇怪嗎?”
夏潯往四下聽辯的眾文武看了一眼,說道:“若是這樣,遼東就該歸朝鮮所有的話,那麼,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登基詔書曾言,明代於元,繼承元之江山,我是不是可以說,你朝鮮國王之父祖,乃元朝遺臣,那麼你朝鮮國王所轄國土,就該盡劃入我大明直接轄治呢?”左右文武都發出輕鬆的笑聲,簾後的朱棣也露出了微笑,輕輕撫著鬍鬚,向外睨了一眼。
劉宋耕腦筋急轉,急忙詭辯道:“國公,您誤會了,劉某提起大王祖先墳塋在遼東,並不是據此說遼東應為我朝鮮所有……”
正如夏潯清楚,就算辯駁的如何清楚,也不可能逼著李芳遠割讓朝鮮半島北部給大明一樣,劉宋耕同樣清楚,就算他說的天花亂墜,大明也不可能放棄整個遼東給朝鮮。故意提出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只是一種談判技巧,在這件事上做出了讓步,其真正談判意圖,就容易讓對方接受。錦吧小品整理
一見夏潯挖坑讓他跳,劉宋耕趁機退了一步,繼續說道:“我王之先祖,雖是元朝舊臣,但是確實是高麗族人。劉某提起此事只是想說明,我高麗族人祖先之地,並不僅限於朝鮮一島,在鴨綠江、圖們江以東地區很久以前,就是我高麗族人聚居之地。我想,國公應該聽說過高句麗吧?”劉宋耕這句話一說,許多文武心中登時一沉:“壞了!高句麗曾經活躍於遼東一帶,這可是史有所載的,人家因此申請遼東部分領土的主權,有錯嗎?這下該如何應對才是?”
其實他們都想錯了,因為高句麗一直是生活在中國北方的一個民族,而且其名字與高麗相近,他們就直覺地以為高句麗就是高麗的前身了實則不然。
到了明朝中葉,漠北出了個韃靼小王子,雙方都打了幾十年的仗了,他們還是常常鬧出張冠李戴,把別的部落首領當成韃靼小王子的事來,可見他們對關外事務瞭解的多麼有限,產生這種錯覺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前番劉宋耕向大明皇帝申明主權時,曾經提過類似觀點,夏潯已經上了心在這方面則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果然,劉宋耕話音一落,王譯便越眾而出,咳嗽一聲,凜然道:“閣下此言差矣高句麗與你朝鮮高麗一族,有何相干?”
這句話一說,不但劉宋耕一常就連許多文武也是一怔:“難道不是?”
王譯道:“高句麗,乃我塞北一個遊牧部族,趁著三國兩晉南北朝戰亂之時,曾經佔據過漢四郡,後來被唐朝給徹底滅亡了,其部眾都被遷走,同化入其他各族當然他們之中的一部分留在了朝鮮,變成了今日的朝鮮人。但是正如劉判書所言,箕子入朝,是被鮮人迎立為君並不代表朝鮮應當因此而歸中國。同樣的道理,一部分高句麗人在亡再之後留居於朝鮮被鮮人接納為國人,並不意味著鮮人就可以繼承高句麗人的一切!”
王譯這番話早被得滾瓜爛熟了,他早知道是要在皇帝面前講這番話的,真比他當初科舉考試還要用,且不說他現在狀態已經恢復,就算現在仍是被皇帝之威唬得兩股戰戰,這番話也不會背錯一個字的。
王譯道:六你們自稱是高句麗後人,須知你們的《三國遺事》所載,扶余王子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余建立高句麗,時間上遠在箕子入朝之後,而你們又說,箕子入朝前,當地已有居民,因慕其文明,恭迎為王。那麼朝鮮本島固有之居民,到底是此前就有呢還是此後才有呢?如果是扶余王子建高句麗才有了今日之朝鮮,那麼此前箕子入朝,豈不是朝鮮原無居民,是被我中國之人最早發現?你們說高句麗是今日朝鮮之祖先,那置更早之朝鮮居民於何處呢?難道說,哪一種說對你們有利,你就認哪一個祖宗?”
旁邊眾人鬨堂大笑,劉宋耕臉上一黑,憤然拂袖道:“豈有此理,你我辯的是道理,請不要出言無禮!”
閻超道:“好啊,那咱們就談道理。高句麗族,有乙支、淵蓋等大姓,數遍整個朝鮮,可有這個性氏?”
劉宋耕眼珠一轉,辯道:“中國之人,在上古時候,可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姓氏變化,便可以抹殺高句麗與高麗的關係麼?”
夏潯啪地一拍手,把劉宋耕嚇了一跳,他現在就怕夏潯拍手,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國公爺,一拍手準沒好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