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八七章 戊午之變,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董書恆急忙將支援東華的人和物資安排好,就開始南巡了。
這次他走的是鐵路,這樣更加便捷,當然也更加舒服。
同時他也想體驗一下現在的鐵路線。蒸汽動力的火車速度上確實不敢恭維。
好在,等大馬力柴油發動機或者是電機出來之後,蒸汽機車就可以慢慢淘汰。
復興軍在內燃機和電力的發展上走的很快,如果不是因為基礎太差,他都想直接跳過第一次工業革命。
不過要是沒有發展蒸汽機積累的經驗以及人才,董書恆的內燃機也造不出來。畢竟他自己也不會動手。
但是,他知道這第二次工業革命一定要堅定地走在前面。
科技的發展在於應用,只有進入了應用領域,一項科技才能夠進入快車道。
因為在應用中能夠驗證技術的優缺點,促進其完善。
這次出行,董書恆準備有選擇地去看,不準備視察沿途的每一個城市。
第一站,他在山東濟南下的車,隨即去看了菏澤。
現在這裡真的是一片大澤,一望無際的那種。
華夏曆四月份,正是春汛的時節,大澤之中已經開始蓄水,水位升高,湖面的面積也隨之擴大。
乘坐在一艘柴油機驅動的小型遊艇之上,向四周的看去能夠體驗到一種波瀾廣闊的感覺。
大澤中的水並不黃,因為黃河水注入這裡之後,由於水流幾乎停止,會迅速沉積下來。
每年到了枯水期,就是開採大澤中泥沙的季節。這裡產的黃沙品質不錯,是非常重要的建築材料。
而且這裡的黃沙幾乎是可以可持續開採的。
這才是這條大澤給周邊地區帶來的最大財富。
大澤的四周種植了大量的柳樹、楊樹以保護湖堤,現在已經開始抽芽。
大澤旁的柳樹抽芽的時間明顯要比旁處早一些。
也許是因為菏澤足夠大,已經能夠起到調節區域性地區氣候的作用。
這條大澤南北長一百多公里,東西寬六十幾公里,確實足夠的大。
“總統,這片大澤為什麼叫菏澤,這裡夏天的時候會長出很多的荷花嗎?”見到董書恆坐在船上看著湖面上的風景,沒有什麼事情要談,篤姬主動打破沉沒,疑惑地問道。
“菏澤這個名字在我華夏上古歷史中就出現過,也確實存在過,那個時候這裡還有大象呢,應該是比現在溫暖。現在這裡的氣候已經不是很適合荷花的生長。”董書恆說道。
淮海書院專門有一個考古學院,這幾年發掘了不少的古蹟,那個關於印第安人的說法就是那些考古學者發掘殷墟的時候提出來的。
考古這個學科看起來對經濟發展沒有什麼作用。但是實際上它的價值非常大。
一個民族的歷史主要透過兩個途徑去發掘,一個是文獻,一個是考古。
很多文獻也是要透過考古去發現,因為華夏的朝代更替太過激烈,很多文獻都消失了,有些就隱匿在地下。需要透過考古去重新發掘。
在考古的時候,學者們就發現殷商時期,現在的河南地區是有大象的。
我們都知道大象這種動物喜歡溫暖的氣候。當然了,早就已經滅絕的長毛象除外。
“啊,是真的嗎?”篤姬有些吃驚地張開了小嘴。
帶著一個生活秘書就是這樣,在巡查的時候能夠增添一些樂趣。
除了去了菏澤,董書恆還去看了魯南地區的農村。
這裡是山東最貧困的地區,尤其是沂蒙山區。
這裡的民生改善只能依靠移民。人多資源少就是這裡的硬傷。
根據統計,復興元年的時候,山東行省的人口就達到了兩三千萬人,是一個不折不扣人口大省。
當年清軍入關之後,山東地區難得地連續幾十年風調雨順,讓山東的人口大增。
太平天國起義對這裡的影響也不是很大,所以這裡的人口一直處在增長的狀態。
復興軍最初搞移民的時候就盯上了這塊地方。
山東人的個頭普遍比南方人高大,而且非常能吃苦耐勞。是非常好的兵源,也是不錯的移民來源地。
董書恆知道後世闖關東的大都是山東人。這也說明這裡的百姓有這樣的需求。
這次他去看了一下,有一些在山裡的村子確實都已經整體遷移。
關外到處都是適宜耕種的土地,沒必要對這些貧瘠的山地過度開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