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八八章 衣錦還鄉,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超過十萬。
雖然到那個時候,倒幕軍的數量也會增加。
但是幕府畢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而西夷不可能一直無限制地支援倒幕軍。
木戶孝允必須拿出一些勝利來讓這些投資者看到希望。
在長崎,幾個英夷的國家代表已經將與倭國新政府的條約都擬好了。
美國公使哈里森作為中間人經常奔波於京都與長崎之間。
他將一個個好訊息傳到長崎,讓這幾個西夷的代表以為勝利就在眼前了。
此時的哈里斯就像是投資經理人一樣,履行著一個投資中介的職責。
“威爾森先生、諾爾斯先生,要是此時有一支艦隊能夠去大阪外面轉悠一圈,那麼倭國新政府的進度無疑會快上很多。”哈里森向英法的公使進言道。
美國人自然不會派自己的艦隊出馬,他們可是在這裡吃過虧的。這次組建倒幕軍美國人除了出了哈里森一張嘴以外,沒有出更多的力。
現在的美國總統是民主黨的詹姆斯布坎南。這是以為支援奴隸制的總統。
不過他不像皮爾斯那樣投注那麼多的精力在海外。
布坎南上任之後一直在調和南北雙方的矛盾。
在他的努力下,堪薩斯的內戰緩和了很多。
不過雙方的軍隊還在對峙。
布坎南顯然還是偏向南方一些。
但是英國人卻暗中抬高棉花等原材料的價格。讓南方的出產的資源依然不斷出口到英國去,一點都流不進北方的工廠中。
這樣的情況下,南北的矛盾如何能夠解決呢?
況且北方根本就看不起南方人,北方的總產值是南方的三四倍呢,人口也是南方的兩倍多。
布坎南的調和南北矛盾的舉動,只是治標不治本,最後這些矛盾終究要爆發出來。
這次在倭國支援倒幕運動,實際上是英法荷等國主動找上門來。
英國人想要就印度的事情報復復興軍就只能在這些藩屬國搞事情。
要不然大家都是精明人,就憑著哈里斯一張嘴是不可能說服幾個國家投入這麼多的。
要知道南方的幾大強藩現在手中根本就沒有多少錢。
這次幾國投入的資金已經超過了五百萬英鎊。
英法荷為什麼願意在倭國投入這麼多,就連哈里斯都不知道其中的內幕。
美利堅畢竟不是歐洲的國家,英法就是有什麼計劃也不會告訴他的。
現在英國在印度地區的戰鬥還在打的火熱。
印度的南方,羅伯特將軍在泰米爾人的游擊戰術下被打的非常難受。
雖然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鬥。但是英軍在疫病以及泰米爾人無休止的攻擊之下,每天都有傷亡。
在北方,隨著廓爾喀人加入,一場針對北線軍團東路的大戰即將開啟。
陳玉成手下的兩個軍團已經做好了準備。
就連新成立的聖軍騎兵飛龍軍以及水軍蒼龍軍都被石達開派給了陳玉成。
陳玉成在水網密佈的布林尼亞地區作戰,總要提防著英印軍在內河上的炮艇。
而每次敵人失敗的時候也總是往大河邊的方向逃跑或者撤退,以尋求炮艇的支援。
而在這個時候,聖軍這邊只能放棄對敵人的追擊,眼睜睜地看著敵人退走。
這次的會戰,陳玉成的計劃很大,準備一舉擊潰英國人在東線的布朗軍。
將戰線向加爾各答方向推進。
要是能夠拿下加爾各答當然更好。
那樣子,即使打下來守不住,也能夠大賺一筆啊。
回到倭國,英法公使聽到了哈里斯的建議,都陷入了沉思。
他們在長崎這裡確實是有一些炮艇和武裝商船,對付那些日本人的小炮艇問題應該還不大。
但是這樣做會不會讓復興軍直接動手?
這是一個問題,不得不提前做打算,至少要從南洋調動一支艦隊前來才行。
“哈里斯先生,你去告訴那些倭國人,打仗要靠他們自己,如果我們直接參戰,那麼復興軍也會加入進來的。”
透過這兩年的觀察,這些列強漸漸也明白了復興軍的套路,復興軍也不想打仗。
復興軍曾經聲稱跟其藩屬國開戰,就視同與復興軍開戰。
但是他們發現復興軍的藩屬國也是分檔次的,有內附的藩屬國,這些國家要接受復興軍的間接領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