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八二章 躲在天朝的胯下,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影子從李少荃的房間閃出。
情報部的人在伽羅亞上位的時候出現過一次,對那場政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隨後他們又轉入了地下。
有使團在城中做掩護,加上一個復興軍扶持起來的國王。華人的地位在緬甸王國自然極高。
阿瓦城的華人這幾年逐漸增多,他們在這裡從事商業活動,非常的活躍。
這些影子就隱藏在華商之中,也許是一個商人,也許是一個夥計。沒人知道到底有多少影子活躍在阿瓦城。
華商在阿瓦城發展的很快,倒是讓阿瓦城變得更加的繁華。各種各樣的華人店鋪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相比之下,那些緬甸人根本就不會做生意。
從阿瓦城繼續向東是一條與伊洛瓦底江幾乎平行的大江——怒江。
撣邦語中叫做薩爾溫江,這條大江從北向南穿撣邦高原,並且在毛淡棉城流入安達曼海。
兩年前撣邦高原的各個土司就已經加入了復興軍的治下。
董書恆當時也沒有過多的精力處理這裡的土司。
因為歷朝歷代,只要涉及到廢除土司就要用兵,而那時候復興軍正在四處用兵,哪裡有時間跟這些土司鑽林子。
於是,他採取了一個戰略,那就是控制適合耕種的地方,然後建立農場,武裝移民。
一開始的時候,那些逃到了山中的土司還會對復興軍的農場進行攻擊。不過每次都討不到好,農場中的勞動者都是清一色的民兵,他們種植糧食只要滿足自己需要就行,軍事佔領才是他們的重心。
接連的失敗,加上時間長了,他們自己儲備的糧食漸漸短缺起來,這些人的內部就開始分裂了。
那些無條件接受復興軍的統治的土司已經完成了土地的再分配。
廢除了土司制度之後,普通人也分配到土地耕種。
復興軍派出的官員取代了那些土司開始統治地方。
跟著土司跑到山中的各族百姓一看這樣的情況就不幹了。
傻子都能看的出來跟著這些土司沒有任何的前途。
就算是將漢人給趕走了,那麼出來還不是繼續做他的農奴嗎?
於是在復興軍的招降政策之下,一批批的山民走出了大山接受復興軍的編戶齊民。
他們在復興軍的農場的周圍分到了土地。
形成了一個個小村落,如同眾星捧月一般拱衛了復興軍的農場,形成了新的生活群落。
復興軍的農場是當地的駐守力量,也是政治和商業中心。
撣邦高原多山地,適合耕種區域大都是山間的谷底,所以相對比較分散。
採用農場混合流官的管理制度極大地節約了管理的成本。
隨著怒江這一水上運輸大動脈的打通。復興軍對撣邦高原上的統治更加的牢固。
原本生活在在雲貴高原上的一些百姓因為生活條件惡劣被遷移到了這裡。
改善了這裡的人口結構,也加速了這裡的發展。
等到丹那地區併入,這塊雞腿一樣的區域,董書恆準備將其從雲南行省單列出來。
組建一個怒江行省。
加上瀾滄行省、湄公行省以及金邊行省。
復興軍的版圖終於可以做到兩條腿走路了。
暹羅現在的地位比較的尷尬。
整個國家被複興軍左右包夾起來。
拉瑪四世雖然也有雄心,思想開明,但是在這樣的態勢之下,只能夾起尾巴做人。
也有人跟他提過可以聯合英法的力量對抗天朝。
但是泰國的王室一向是謹小慎微,拉瑪四世也不例外。
在他看來,英法畢竟是歐洲國家,相隔豈止萬里。而復興軍太近。
他要是想倒向英法的話,估計還沒有接觸,復興軍對自己的報復就要降臨。
現在的暹羅國政府已經被那些華商滲透的不成樣子了。
王室內部也不是絕對的安全。拉瑪四世想要做點什麼事情不一定能夠瞞得住復興軍。
好在復興軍似乎並不準備滅掉暹羅的社稷。
而且隨著與復興軍之間的聯絡越加的緊密。
在大量的華商湧入暹羅之後,王國的經濟竟然越加的繁榮。
百姓的生活也有所改善。
現在拉瑪四世也看清楚了形式,除了緊緊抱住復興軍的大腿之外再也不做他想。
至少現在他們再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