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〇六章 大爭之世,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董叔恆現在是在外面小打小鬧,內部苦練內功。
如果可以的話,董書恆短期內不會讓復興軍直接對外開戰。
這次與西班牙開戰實際上是準備已久的事情。
而且是不得不發,那個時候克里米亞戰爭剛剛結束,各方還沒有將視線轉移到東方。
剛好第一艦隊又已經形成了戰鬥力。
所以董書恆才會決定順勢而為。不過也有投機的成分在裡面。
解決掉了西班牙,不僅僅是證明了復興軍的實力。
給歐洲的列強尤其是英法兩國以震懾。
讓他們在將視線轉移到東方之時慎重一些,不要輕易地挑起與復興軍之間的戰爭。
同時,也完全開啟了復興軍在南洋以及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局面。
這個之前已經介紹過了,呂宋向東控制著太平洋的赤道以北的航線,是連線南美洲以及澳洲的重要節點。
呂宋放在整個南洋地區同樣處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就像是插在東印度群島上的一柄利劍。
復興軍佔領了這裡就相當於在整個南洋地區掌握了主動權。
這是董書恆為了應對後克里米亞戰爭時代做出的一種必要的準備。
克里米亞戰爭之後,歐洲列強勢必要開始了新一輪的殖民高潮。
這段時間一直到一戰之前都是歐洲製造業的高速時期。
同時也是歐洲加緊瓜分世界的階段。
他們就像是一群餓狼一般將貪婪的目光投向了整個世界。
東方無疑是他們眼中的那塊最為肥美的肉。
這裡有全世界最密集的人口,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有最勤勞的人民。
……
董書恆先行一布打敗西班牙就是告訴這群餓狼,不要過來惹我,小心崩掉你的大牙。
但是現在的復興軍,基礎還是薄弱的很。
打個比方,現在國內的鋼鐵大部分都要用來造鐵路。就連造軍艦,復興軍都是一批一批的來。
現在他必須要兼顧國內的建設,否則軍隊的人是高興了。
但是內閣的人肯定是要叫起來的。
到時候,有人就要說董書恆是窮兵黷武了。
復興軍這一年來軍隊的變化不大,野戰部隊依然是二十個步兵師。只是增加了四個騎兵師以及四個海軍陸戰旅。總兵力只有二十幾萬,但是這些軍隊都是可以機動坐著的軍隊。
因為復興軍還有高達五十幾萬的守備部隊駐守在各個地方。
要說復興軍這麼大的土地,不到百萬的軍隊,真的不多。
但是董書恆似乎並不擔心土地的安全問題。
因為的復興軍在冊的民兵數量已經達到了五百萬人。
這些人可全是擁有槍支的,同時他們還擁有建制。
平時他們是農民,是工人。但是一旦到了危機的時刻,這些人可以快速地轉化為軍隊。
這些人才是董書恆壓縮軍隊編制的底氣這所在。
就是今年新增加的八個作戰單位還是從原來的軍隊改編而來。
陸戰旅改編自原來的陸戰團以及回國的克里米亞遠征軍。
騎兵師也是由原本的龍騎兵以及遊騎兵整編而來。
四個成建制的騎兵師分別部署在哈薩克草原以及漠北高原。
向西南的高原地區,復興軍就只是建立了幾支守備軍級別的騎兵團。
不是董書恆不重視那裡,而是那裡的環境惡劣,養不活那麼多的軍隊。
從外界運送物資過去成本又很高。所以也就沒有必要設立那麼多的軍隊。
真的要是進攻英屬印度殖民地,也不一定要從這裡出兵,從西域向南出兵比從高原上出兵更加的容易。
至於那幾個陸戰旅,自然是考慮到以後出國作戰都是從海上輸送兵力。
這四個陸戰旅並不是今後復興軍海軍陸戰部隊的全部,他們只是第一批次的海軍陸戰部隊。
今後根據需要,這支軍隊可能還要增加。
董書恆現在讓陸戰隊員開始學習簡單的英語。
透過這點很多人已經能夠猜測到這支軍隊究竟是為哪裡準備的了。
國內二十個陸軍師,董書恆準備在今年以內全部對他們完成換裝。
之前因為兵工廠產能的影響,好多主力師都還是f1853與f1854步槍混用。
不僅僅影響戰力,同樣也影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