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二八章 董書恆的愛好,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自然的掠奪。
董書恆現在為什麼要急著進入電氣化,因為那是一種更加高階的工業化形勢。
而越是高階的工業化形勢對自然的傷害就越小。
等到他的水電佈局好了之後,等到他解決了電力遠距離傳輸的問題之後,蒸汽火車,甚至是現在剛剛出來柴油機車就都可以逐步淘汰了。
“篤姬,以後我們可以依靠電池就可以在陸上行車,在海中行船,甚至是在天上飛。”董書恆笑著說道。
“嘻嘻,總統,您又在說自己的夢境了吧。”
董書恆經常會描述一些他自己所謂的未來世界,大家都已經習慣地稱其為總統的夢境。
董書恆沒有說話。
此時人類早已經有了熱氣球。飛到天上在西方早已不再是科幻的事情。
更加高階的飛艇,也已經問世了。
世界上第一艘飛艇是法國工程師h·吉法爾於1852年發明的。
橄欖型的飛艇長44米,直徑12米,在軟式氣囊下有一三角型風帆用來操縱飛行方向,在吊籃內裝有一臺僅3馬力的蒸汽發動機驅動一副三葉螺旋槳。
1852年9月24日,吉法爾從巴黎馬戲場起飛,以大約8公里的時速飛行到28公里外的德拉普。
董書恆知道,飛艇發展的瓶頸是驅動裝置。好在他現在已經率先發明瞭實用的內燃機。
內燃機使飛艇有了重量更輕、效率更高、也更安全的動力裝置。
現在復興軍的飛行實驗室中已經定型了第一款飛艇。
董書恆給它們起的名字是鯤鵬。
復興軍的“鯤鵬一號”還是實用氫氣填充,但是已經是硬是飛艇了。
董書恆記憶中飛艇應該是像齊柏林飛艇那樣的。
他讓人用比較輕的鋁作為飛艇的骨架。
復興軍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開發山西、河南的鋁土礦了,鋁的冶煉離不開電力,而董書恆恰恰比較重視電力。
“鯤鵬一號”的長度是135米,直徑達到了十三米,尾部裝有方向舵和升降舵。
底下安裝了前後兩個吊艙。每個吊艙都有一臺內燃發動機。
它可以升到一千米的高空,然後以最快80公里的時速前進。
這項試驗現在還在保密階段。
但是董書恆相信,這次自己回去之後,應該就要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了。
董書恆急著改進飛艇,並不僅僅是為了軍事上的目的,還是為今後的運輸。
相對的飛機來說,飛艇是一種更加環保的空中運輸工具。
但是一戰中飛艇在軍事上的失敗,卻硬生生地將這個對人類有益的發明給扼殺掉了。
以至於後世的飛艇僅僅能夠作為空中的移動廣告牌。
就像是電力的應用被石油給耽擱一樣。
飛艇的發展也是被那些戰爭中崛起的飛機制造商給耽擱了。
現在還為時不晚,董書恆從現在做起,說不定能夠改變這種狀況。
水師船隊穿過浪滄江下游寬闊的河面。
江面上不時有不知名的水鳥穿梭。
一群江豚跑到董書恆所在的炮艇前方快速地遊動,就像是引航員一般。
這裡平時的時候會有一些水上人家。
這些人沒有土地,就生活在船上,他們很少上岸,漸漸地跟岸上的人都產生了一定的人種差異。
不過董書恆所在的中軍是看不到這些人的,前頭開路的水師船隊應該已經將那些漁船給驅趕開來。
這裡面肯定也有南圻的探子,但是復興軍並不在意。
這次復興軍出兵將近四萬,就沒有準備瞞著對方。
董書恆手中有一個新編師,還有一個暹羅僕從軍師。
另外兩個主力師都被彭玉麟帶到北邊去了。
董書恆之所以帶著一個僕從軍師,主要為了讓這些人乾點髒活。
大家都知道,董書恆在打仗的時候還是比較潔身自好的。髒活肯定是要僕從軍來做。
董書恆使喚起小弟來一點都不會客氣的。
金邊與南圻交界的地方還是比較原始的,河道的兩岸都是茂密的森林。
各種野獸和鳥類的叫聲甚至壓過了炮艇的噪音傳到了董書恆的耳中。a6kδw
董書恆甚至在江邊的密林中發現了一支老虎到江邊喝水。
穿過了這片密林就要到南圻人口密集的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