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三七章 脅迫清廷,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咱們水師現在還缺幾個基地嗎?怎麼樣?想不想搞幾個軍港,沒事兒換著住住?”
“這個可行嗎?清廷沒難麼容易答應吧!”劉大海心中還有些不相信,清廷又不是傻子,會隨便把軍港給南洋水師,讓淮海軍繼續做大。
“所以啊,咱們這次就給他們來個武裝遊行示威,英國人只是往南京江外遊了一圈就劃去了一個島,開放了五個港口,咱們這都轉到北京城了,搞幾個港口停停船,不過分吧?”
董書恆現在就是和尚摸得我也能摸的心態。而且他已經打好主意了,這清廷以後只允許自己欺負,洋人你想欺負清廷必須得透過我淮海軍同意,我的是我的,清廷的也是我的。
“總統,那您準備要哪幾個軍港?先讓俺老劉琢磨琢磨。”
“怎麼,這麼早就想著看看新房啦,咱們要的只有地,到時候基礎設施都要我們自己建,一時半會兒可用不上哦。”
“當然要自己建,清廷建的,我還看不上呢。”
說著船隊已經要靠近天津城了。
天津是清廷在北方的一個重要的港口,是京城連線海上的門戶,北依幽燕,東臨大海,海河繞城而過。
董書恆看著遠處的天津城,陷入沉思,太平天國北伐軍真正走向失敗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而且這天津城中還有一個人需要自己收服,收服不成最好除去。是什麼人讓董書恆這麼忌憚呢?這要從天津城抵抗林鳳祥的太平軍說起。
咸豐三年,九月二十日,林鳳祥率領北伐太平軍從深州乘虛而東,打算經滄州、靜海從東面直取北京。
清廷震動,人心惶惶,咸豐帝已經準備好了車駕,也早令人收拾好了承德避暑山莊。
為了遲緩太平軍的攻勢,一個多月前,有人趁著一場狂風暴雨,決開了天津城西北芥園河堤,使得天津、靜海、滄州、任丘、大城等境內一片汪洋,大水持續月餘未退。
太平軍從滄州開始,涉水行軍,一直到靜海。在一個秋霧乳浸的早晨,太平軍前鋒主力在浮水前進中迷失了方向,偏移到了陷水最深的天津附近的楊柳青,那裡的民眾唱起了歌謠:
殺到天津衛,朝廷好讓位;
殺到楊柳青,皇帝爺發了昏。
突如其來的太平軍讓天津知縣謝子澄焦慮萬分。但他沒有退縮和慌亂。太平軍還在滄州一帶時,天津已經開始做一些防備了。
長蘆鹽運使楊霈捐廉制洋槍五百杆,招募壯丁,日夜操練,號稱蘆團。還有,清廷令前任浙江巡撫梁寶常協同天津地方官辦理團練,不過,辦團練不是一兩個月就可以搞定的事,所以這隻停留在紙上罷了。
心急如焚的除了謝子澄這樣的官員,還有天津的紳商富豪。如果太平軍破城,這些富豪肯定要“恢復出廠模式”,有的甚至小命難保。
天津本是京師之輔,集聚了不少北方富豪,在這個危難時刻,為保住利益,他們自發抱團,掏錢成立了義民局二十八處,每局招募精壯者五六十名,按期訓練。
在這些富豪當中,有一個叫張錦文的人,他是大鹽商,首先號召富豪們捐一批款當做團練經費,並進獻守禦策給鹽政文謙。
文謙索性差他招募壯勇。張錦文憑著強大的財力,迅速招募了3000名壯丁,開始操練,號稱鋪勇。
至此,天津的防禦力量只有義民局幾千人,蘆團加鋪勇數千人,而且不是正規軍,天津原本駐紮的鎮協兵都徵調在外地。
眼看太平軍越來越近,在一個深夜,張錦文又主動拜訪知縣謝子澄,詢問謝子澄禦敵工作的進展,謝子澄哭窮,說缺錢寸步難行,張錦文立刻從身上拿出票錢四千緡,贊助謝大人募勇購炮,還給謝子澄打氣,說他會說動城內紳商捐款,以保證守城開支。
有了這個後盾,謝子澄第二天就花重金招募民眾加固城防。
募力夫萬餘,掘長濠於小稍直口。復以席裹土如鹽包然,疊成炮臺,置炮盤六座於臺上。
幾天後,張錦文再次給謝子澄獻計,為了彌補兵力不足,說可以把牢獄中的囚犯放出來,要他們殺敵贖罪,謝子澄立刻照做。
囚犯中有一個叫劉繼德的回民,他曾是土匪強盜類的小頭目,出獄後振臂一呼,竟然聚集了一千多回民,謝子澄喜出望外,把他們編成一支隊伍,但有一個問題:沒錢發餉。張錦文知道後,馬上籌措了二萬兩銀子送給謝子澄。
天津在張錦文和謝子澄等人的張羅下,防禦力量壯大了不少,但還不夠,他們還發動全城民眾,凡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