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四三章 遊騎兵(求票,求訂閱!),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庫倫的西南邊,黑壓壓的一片騎兵正在草原上趕路。
剛剛煥發新生的嫩草,無法遮擋騎兵的行蹤。
從遠處看來,這片騎兵和一大片牧群沒有什麼區別。
他們走過草原,就像天上的雲在空曠的草原上投下了一片陰影。
隨著風動,雲兒動了,地上的陰影也在移動。向著庫倫的方向飄去。
草原之上才是騎兵的戰場,這裡沒有路,但是又到處都是路。就連行軍的時候都可以橫著走。
一路向前平推。何等的豪邁……
這片騎兵隊伍絕對不下三萬人,這已經是慶如目前能夠聚集到的所有人。
感謝滿清的草原減丁計,現在的漠北草原人丁也是稀少的可憐。
也許在大明朝時,漠北還能夠湊上幾十萬的控弦之士。
但是現在,整個漠北能湊出十幾萬騎就算是不錯了。
慶如此時就在這個隊伍之中,他大概四十幾歲,是地地道道京城出身的旗人,遠支的皇室宗親。
他在咸豐三年還回過京,那時大清朝還好好的,各地雖然有匪亂,但是卻威脅不了王朝的統治。
在他看來,那些匪亂只不過是疥癬之疾罷了。
可是他才轉任到漠北任烏里雅蘇臺將軍幾個月而已。
京師被破的訊息就傳出來,皇室竟然被一鍋端了,住在京城裡的皇室宗親一個都沒能跑出來。
皇帝的親弟弟竟然都投了逆匪,甚至還派人來招降自己。
真是一朝變幻大王旗,魑魅魍魎來作怪。
說實話,當時慶如都想放棄了,索性降了算了,這江山也不是他的,回京城跟家人團聚多好啊。
可是他想起了太祖爺當年十三副盔甲起兵,最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建立起了偌大的大清。
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
他轟走了勸降的使者。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殺了那個傳信的狗奴才也沒有什麼意思。
他現在可是烏里雅蘇臺將軍,掌管著整個漠北草原。
他想也許自己利用漠北的地盤站住腳,然後打到關外去,如同當年的太祖皇帝一般,重新入關。
那樣的話,他將成為大清的劉秀,說不定能成為中興之主。
懷著這樣的夢想,慶如騎著馬,在幾萬騎兵的簇擁下,走在遼闊的草原上。就連被扣在京師的家人也拋之腦後。
大丈夫何患無家。以天為幕,以地為席,草原百姓都是自己子民。此時的慶如完全陷入了建功立業的夢想之中,不能自拔。
這廣袤的天地,讓人身處其間,胸懷也會不自覺地變得更加廣闊。
春日裡草原只有低矮的嫩草,似乎是褪去了衣裳一般,一切都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啃食嫩草的黃羊群,受驚了之後慌張地四處跑,可是跑來跑去也找不到躲避的地方,現在可沒有秋日裡高高密密的草叢。
一群騎兵從各個角度包圍了上去,拉弓放箭,驚慌的黃羊應聲而倒。
“哈哈哈!”遠處傳來騎兵張狂的大笑聲。
慶如也笑了笑,對於手下的這些騎兵,他很滿意。這些人比漠南的各部要強的多,至少還保留了一些野性。
他們來自唐努烏梁海、科布多以及札薩克圖汗部,各部的人數大致相當。
令他失望的是其他的三部喀爾喀蒙古並沒有響應自己,不過他們也答應會保持中立。
如果僅僅是對付五百漢人的使團,並不需要他三萬大軍勞師動眾。
他之所以帶這麼多的人,是因為他希望以此逼迫其他各部投降,統一整個漠北。
只有一個統一的漠北,才有足夠能力擋住中原的大軍,才能夠與中原相抗衡。
在庫倫城中,各部汗王、頭人們每日照常聽老和尚闡述佛法。
齊彬抽空拜訪了一下處札薩克圖汗之外的其他各部汗王和頭人。至於札薩克圖汗,且讓他囂張幾日。
與車臣汗的談判中,齊彬承諾在克倫河的中游喬巴山建立一座雙方共管的通商城市。城市的建設將由華夏的政府投資。
這座城市的的商鋪將分一半給車臣汗的家族。在這裡華夏政府還將建立毛氈廠、皮革廠,讓車臣汗部的產出能夠換來收益。
……
與土謝圖汗部的談判中,齊彬差點被這個老汗王擺了一道。
土謝圖汗部別的都不要,老汗王只要以後華夏修建北上的鐵路的話,能偶透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