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今天一更了,明天正常!,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喜歡將使館建成自己國家的風格。
所以在這裡能夠看到各種風格的建築,其中英國人的使館無疑是最為高大華麗的。
董叔恆巴不得他們將使館建的越加高大華麗越好。因為他們都是用的華夏的工人,華夏這邊的材料。
這相當於是在華夏消費。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能拉動當地的gdp。
使館區生活著很多的洋人。旁邊就是一條街道,開著各種各樣的商鋪,有洋人開的也有華夏人開的。主要是為使館區域提供生活服務。
當然了除了財力雄厚的英法之外,其他國家的公使館都還沒有完全建好,不過很多都建了一個臨時用房。
在使館區的邊緣有一個管理委員會,負責使館區的管理工作。
此時在管委會的一個豪華的接待室內,劉青北約見了英國公使包令。
包令對於華夏能夠主動開放天津城的使館區是非常高興的。
他認為是英法加強與復興軍的聯絡,促使了董叔恆做出這樣的改變。
當然也有可能是董叔恆因為違反約定推翻了清廷對英法做出的補償。
不管如何,能夠在華夏的都城擁有使館確實是一種外交上的進步。
至少他在給國內的報告上,可以寫上,我們在華夏的都城建立了自己的公使館。
之前在與清廷的交往中,他們根本就連京師都進不了。
更別說是見到清庭的皇帝了。一般的地方總督都不願意接見他們。
這在外交上是極其恥辱的行為。
但是現在他們終於可以按照國際上的外交慣例和華夏正常的交流。
當然,唯一不足的是,現在與華夏的外交不再是英法的特權。
這個華夏似乎一夜之間就和當前世界上的主要國家發生了關係。
就連南美洲的巴西、智力、阿根廷這些新獨立國家的使節都在使館區出現。
華夏這是要幹什麼呢?想要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影響力不是應該由艦隊去提升嗎?
雖然包令是是一個外交官,但是他還是覺得,決定一個國家在世界上影響力的是強大的軍力,而不是外交官的唇舌。
外交官只是國家軍隊的唇舌而已。
“什麼!你說太平軍到了阿薩姆地區。”聽了劉青北的通告,包令簡直無法相信。
如果對面坐著的不是華夏的外交部長,包令一定以為對方是在對他開玩笑。
“雖然,這個訊息很糟糕,但是我還是不得不通知您,這件事情是真的。”
“包令先生,您應該知道,太平軍是清廷時期就存在的,他們在江寧失敗之後,就有一支人馬逃到了粵西地區。”
“後來,我們復興軍收復當地,這支叛軍逃到了越南地區。然後他們就一直在中南半島流竄。就在剛剛,我們南方的軍隊通報,這支人馬進入了那加丘陵。”
“出於對英國的尊重,我們的軍隊是沒有追擊過去。”
“不過包令公使,我們華夏不承認大英帝國和緬甸藩屬國單方面簽訂的條約。在我們眼中,阿薩姆地區還應該是緬甸王國的領土。”劉青北又補充道,外交場合,外交官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要負責任的。
所以,劉青北的話雖然說的很繁複,但是並不是沒有必要。
“我知道這件事情了,我相信我們的軍隊會剿滅這支叛軍的。”包令說道。
他對大英帝國的軍隊有信心。
前任公使與太平軍有過接觸。所以,包令知道太平軍的大概戰力。
因此,他並不太擔心這些叛軍會在英印殖民地鬧出什麼么蛾子來。
在孟加拉地區,殖民當局隨時可以拉出十幾萬的軍隊來。
這些當地的印度人雖然戰力不咋地,但是想來對付裝備落後的太平軍還是綽綽有餘的。
“那就祝你們好運!”劉青北嘴上說道,心中卻在冷笑。
讓你現在不在意,很快你們就會感到慌亂了。
能夠讓女王陛下頭頂上那顆最璀璨的珠子蒙塵,感覺似乎不錯。
劉青北沒有多說什麼,他只是來履行一個通報的流程。
畢竟是華夏出去的叛軍。
既然通報了,到時候,英國人就不能拿這支軍隊找華夏說事兒了。
因為劉青北現在履行告知義務也就表明華夏與這支太平聖軍劃清了關係,以後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要來找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